“台商二代”黄冠华:“我是一个放大器”

--访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先生

  跟所有的“商二代”一样,黄冠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将是进入家族企业。“这不是人生没有选择,只是我觉得最负责任的选择,不是抛开父辈的心血去重新开始,而是和父辈一起努力,把父辈的心血发扬光大。”黄冠华对自己的“宿命”,怀有独特的浓浓的亲情。黄冠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总是微笑着说话,有着惊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谈吐幽默、逻辑清晰,富有远见和大局观。从旭荣当下的发展来看,也印证了他是一个企业运营和战略高手。
  
  清楚自己的命运,上学学“人”
  
  不可否认,有部分“商二代”或者有自己的事业不愿意接班,或者“大树底下好乘凉”,躺在父辈的余荫下享受生活而不接班,但这不包括黄冠华。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纺织业,“从小家里就堆满了各种布料,我则在布料里找到童年的乐趣”。
  
  开始上学后,虽然黄冠华成绩很不错,但是他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很爱玩,经常在外面和同学朋友聚会。那时的庄芳容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有着强烈的望子成龙之心,虽然觉得孩子不错,但是总觉得孩子可以做得更好,因此那时的庄芳容经常对他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但是黄冠华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年少的时候,爱好广泛,他学习了许多方面的知识,“杂学很多”,因此母亲跟他有了一个约定:“27岁之前,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27岁之后,回来打理自家企业。”黄冠华没有让最美的青春岁月虚度光阴,在高考的时候选择了台湾辅仁大学织品系,并努力学习,这为他以后从事纺织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他也和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也曾“不务正业”,刚毕业那会儿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网络公司和一个公关公司,这两个公司经营都挺成功。至今他仍是网络公司的股东,公关公司的顾问。
  
  最美的青春岁月一如手里的沙子,你抓得越紧,流得越快。黄冠华25岁的时候,知道自己该更多地去做些更有针对性的功课了。因此他选择去英国深造,“在英国期间,我自己走访了25家学校,我发现其中有11所学校有我觉得迫切需要的,因此我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递出了不同的申请表格,结果这11所学校都录取了我。”学校有学校的择生标准,而黄冠华也非常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经过一番仔细分析和比较,他选择了爱丁堡大学属于人力资源学范畴的培训与发展管理专业,“因为我知道,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我要读的不只是书,而是要学会怎样选人,怎样用人,怎样留人”。
  
  在他留学的那段岁月里,他学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经营家族企业,让父母用心血浇灌的企业常青。“我经营过两家公司,我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用好各种人才,因此我到旭荣这10年,旭荣业绩增长了50倍,当然这是很多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但这里面也有黄冠华的努力和汗水。
  
  和父母“共治”升华企业性格
  
  悄然回眸,曾经在大陆叱咤风云的“台商一代”,虽然不少人雄风犹在,但“廉颇老矣”的处境,使得他们不得不把稚嫩的“商二代”推到台前。但是因为“少主”毕竟年幼,所以不少台商采取“少主”配“老臣”的模式。而对于“台商二代”来说,缺乏第一线的管理经验、与老臣不合、员工消极抵抗都是很容易遇到而且棘手的难题,而这些难题在黄冠华身上将很难出现,因为旭荣到大陆发展的10年,也是黄冠华进家族企业的10年。
  
  旭荣是黄冠华父亲黄信峰和母亲庄芳容于1975年白手起家创立的企业,这个集团深深地烙印着他们的性格:黄信峰性格活泼开朗而且非常幽默,跟员工走得很近,所以在旭荣工作会很轻松,不会有太严肃的氛围;而庄芳容重视素质、效率,因此旭荣是一个务实的公司,这两种性格融合在旭荣的文化里面。当黄冠华加入后,并不是否定既有的东西,而是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融入西式的管理方式,“我就是一个‘扩大器’,把这两种性格融合而且进行升华,因此在旭荣既有东方的人情化、家庭化的温暖,又有西方的重视效率、效能概念。我和父母在企业里面各自担任不同的职责,业务最强的是庄小姐(庄芳容),她主抓业务,父亲主要掌管策略和方向,而我主要负责公司管理和制度架构的建设。”
  
  “我到旭荣后,主要做了三件事,一个是引入西式的管理,一个是进行企业再造成立集团公司,把家族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公司放在一个系统中有序运营”。旭荣集团自1975年在台北创立旭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30余年,旭荣进入大陆也有10年,这10年是旭荣快速发展的10年,遍布于全球的公司怎样有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架构,在每一个管理处设置有充分自主权的最高决策人员,总部则对全球分散经营做统一管理,在组织结构上,运用更加垂直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矩阵型组织’,大大提高集团竞争力,所有信息都得以同步,可以精确管控所有流程,为客户创造最大的利润。因为管理产生的巨大效益,旭荣获得2011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
  
  让黄冠华更得意的是他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耗时数年推出的VFM——价值型流行营销服务设计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不仅能把旭荣每年开发的3000个新品布样,8000多种颜色上网,而且能提供所有的旭荣布样的在线样品数据库浏览,市场流行趋势,及旭荣R&D新情报。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浏览新开发的布样,利用关键词搜索感兴趣的样布,在网上完成索样申请。旭荣研发团队随时掌控市场情报和流行趋势,把开发的新样品放在VFM平台上与客户分享。“过去订单客户会打电话来催进度,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自己上网去查询了,几点出缸,几点上货,系统会及时更新,显示非常清楚。除此之外,这个平台还可以根据企业设计师平时的购买习惯,列出推荐榜单,非常人性化。”黄冠华说。
  
  父母的肯定是最大的成就感
  
  大多数“台商二代”游学归来对传统制造业的未来不太看好,另有其他想法。同样是海外游学归来的黄冠华却有不同的观点,“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100年来,华尔街50%的企业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像曾经的寻呼机企业,柯达等胶卷企业,因为时代发展而逐渐日薄西山。我会根植于纺织行业,因为纺织业是一个永远的行业,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行业不会消失,纺织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除非哪天人不用穿衣。”黄冠华一如既往的自信,“我经常跟我的管理层说,18个月内的事情,你们自己做决定,18个月后的事情你们问我。”
  
  黄冠华是学“人”的,因此旭荣一直在致力于储备人才,每年都会从各大院校招聘各种人才,“曾经有一个外国客户,在旭荣印染厂考察的时候,想直接从染工那里得到一些具体的数据,正准备找翻译的时候,那个染工直接在跟他说答案,一下子把他惊住了,一个染工能直接用非常流利的专业英语交流!”黄冠华笑着说,“那是我们的一个东华研究生在轮岗做染工。旭荣有着非常严格的人才培训制度,在旭荣任何一个岗位,每到一个阶段就必须要考试。现在旭荣的员工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这在纺织业是一个很难想象的比例了。”
  
  “印染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在90℃~130℃的温度下对加工物进行退浆、煮练、漂白及丝光后水洗练,经过加工后的热水就作为废水被排放,这些废水还有70℃~90℃,约占总水量的三分之一。而考虑到印染污水的复杂性对热能回收的影响,旭荣采用分散收集,集中换热等手段使得加强环保行动,这使得旭荣吸引了很多企业前去取经学习。”旭荣一直致力于做负责任的企业,“染厂贯彻‘两污分流、清污分流、一水多用’原则,并建设污水调节池,从而确保附近河流不受污染,另外还将热水供应从蒸汽加热改为国际先进的空气热泵,增添热冷凝水回收装置,使其100%回收再利用等这一系列措施,旭荣的生产能耗减少近30%,成为常州地区的节能减排先进标杆。”
  
  在记者问黄冠华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的时候,他给了一个让记者非常意外的答案,“父母的肯定是最大的成就感”。但是仔细想想却不难体会,毕竟他体内留着父母“商一代”的创业血液,旭荣是他父母用30多年汗水打造的企业,旭荣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这种企业文化根植于黄冠华的血脉中,因此作为一个非常有能力、有责任心和孝心的“商二代”,如果得到父母和在旭荣工作的所有员工的父母肯定,那无疑是最好的成功标签。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