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纺织谭徽:80亿目标新蓝图
“面对外部环境的诸多压力以及整个纺织行业的激烈竞争,近期汉川周边的几十家民营纺织企业一直是开开停停,而我们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际华3509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徽自信地说,“十二五”期间,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国内最大的纺织新材料基地,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的目标。
确实,近几年是际华3509纺织有限公司摆脱思想羁绊、迅猛攀升最显著的几年,为何公司跃然而出的“华丽转身”如此引人注目,并且成为国有老字号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访问了际华纺织3509公司董事长谭徽。
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的耦合
谭徽介绍,“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技引领市场,创新引领未来”的经营理念,围绕“强二进三调结构,保三争一攀高峰”的思想,继续实施差异化战略,实施“三个转变”: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纺织新材料(面料)研发的新兴产业的转变;从生产制造型向服务制造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型纺织企业。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走高端路线,打造纺织新材料基地,产品差异化比重由“十一五”期间的38.7%,提高到“十二五”末的90%以上。今年1~8月份,公司差异化产品已提高到47.9%。“十一五”期间,公司先后投资1.6亿元,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设备460余台(套),产品紧贴中高端目标市场,先后开发出竹纤维、赛络纺、紧密纺系列产品,以及吸湿排汗等多个新产品。其中,公司生产的竹纤维家纺面料、“三纬”服装面料及纯棉高支高密家纺面料居国内领先水平。
当记者问及如何统一“价格战”和“自身的独特优势”时,谭徽的回答是:企业提供的差异化一定要考虑市场容量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能提供与市场不相适应的差异化。在分析市场、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还要保持企业自身的独特优势。使企业既能做到有效的差别,又能保持低廉的价格,保持一个最佳的耦合度,是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关键所在。
研发抢占市场制高点
“用户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变化的,不细心研究就会被变化的需求淘汰。有些企业显得一成不变,有的企业抓不住市场的机会,有的不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总之跟不上市场的要求和形势,把握不住发展的机会。”谭徽说,3509公司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技术中心建设,打造“两头大、中间小”的经营格局,公司实现从生产制造型向经营贸易型转变。另外,公司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充实包括研究生在内的专职研发人员,成立了“教授工作室”,与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合作。
去年以来,3509公司申报专利34项,获得25项实用新型专利权,《订单生产辅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之光”科技成果二等奖,《智能型吸湿排汗面料》、《生物质纤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列入科研项目,今年5月经专家验收达到国内领先,并被评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技术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5项,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今年以来,3509公司还先后开发了阻燃系列产品、保暖系列产品、吸湿排汗系列产品等37种新产品,产学研结合使公司形成了新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奠定了基础。另外,公司积极探索“产品研发+产业链整合”的经营模式,依托汉派女装市场做强做优武汉经营部,开设了“际华布行”、“际华户外”等专卖店,直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两制”挖掘增利源泉
有人形容,现代企业管理是精细化比拼的时代,像是针尖上打擂台。近年来,3509公司推行“两制”(模拟内部法人机制和产供销运用联动机制)建设,通过向内挖潜抓消耗,一专多能兼并带,内部利润与个人工资挂钩,激励机制与考核并存,挖掘采购、生产、销售、运输、资金等五大利润源泉,推动了企业科学发展。
3509公司五大车间模拟法人主体,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实现上下游生产按照市场化和货币化运作,形成围绕订单、人人学会算细账、全员主动关心生产的良好局面。动力部细化各车间水损、电损、气耗等消耗,降低了水、电、气等生产成本,各单位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快速联动机制和运行效率。公司通过内部模拟法人绩效考核体系、市场管控体系、生产运营体系、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和工效管控体系等六大管控体系建设,提高了企业运行的经济效益。
记者在企管部门还了解到,近年来,3509公司用煤量由原来是12000吨/年,降低到现在的3000吨/年;用电量节约500万度/年。今年1~8月份,织布开台效率同比提高0.99%,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了0.08%。
培训既是福利也是义务
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大批企业人才也许不再是从经验摸索中成长产生出来,而是培训出来的。
“董事长谭徽是带头学习的典范,他节约办企,却对职工培训舍得投资。”工会宣传干事在接受采访中如是说。2010年,3509公司组织了30场内部专业技术培训,共1372名职工参加,组织50名班组长参加清华大学的《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培训班》的学习。同时,公司还成立了“人才学院”,聘请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公司讲学,公司先后派遣企业相关管理人员268人次,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聚成培训公司、集团公司人才学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以及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相关培训,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09公司树立“培训是公司的长期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的理念,结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自我培养为主”的思想,坚持以建设一流的职工队伍为目标,把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专业技术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3509公司新招各类大学毕业生150余名,其中,7名是研究生。他们充实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企业技术中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509公司正是在这样不断加强、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系统化培训过程中,为企业带来了不枯竭的战略资源,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