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浙商女杰邹妙琴;异地创业写华章

  

  创业感悟
  
  作为一个女人,想要闯出一番事业来真的很难很难。我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许多多帮助我的人,我感谢他们。——邹妙琴
  
  人物名片
  
  职务:浙江摩利达针纺有限公司董事长
  
  地区:绍兴
  
  行业:纺织业
  
  荣誉:2001年度“先进经营户”、2003年度“诚信工商户”、绍兴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绍兴柯桥繁华的万商路,车水马龙,这里是中国轻纺城市场群中最活跃的区域。
  
  邹妙琴在她的店铺里打量着几款新上市的面料,时而也总会看看一整叠“花样保护”证书。在店铺里,她可以熟练地用绍兴话做生意,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外来的创业者。来柯桥创业二十年,她早已融入了这座轻纺名城。
  
  艰难创业
  
  出生在温岭农村的邹妙琴,很早就开始了“闯荡江湖”的经历。1992年到绍兴柯桥之前,她曾在大西北的兰州做了六七年的布匹生意。
  
  “衣食住行都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再穷也总要穿衣服吧,所以,当初从离开温岭出来闯荡时做的就是布匹生意,而且一做就是几十年,和布结下了不解之缘。”朴实无华的邹妙琴说话也很朴实,当年那份艰辛从她口中说出来是那么淡定。
  
  彼时的兰州,纺织厂的规模都不大,家庭作坊倒是不少,紧邻产棉区,做生意还算顺手。
  
  邹妙琴说,在兰州的六七年时间里,没赚到多少钱,但是却积累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经验。
  
  从千里之外的兰州回到浙江后,邹妙琴没有回到老家温岭,却选择了绍兴柯桥。“在兰州做生意的时候,布匹也是从柯桥进货的,既然仍然选择做布匹生意的老行当,还不如直接到最大的布匹批发中心来,所以就选择了柯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柯桥,随着中国轻纺城市场的异军突起,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们来这里淘金、创业。当时已经三十多岁的邹妙琴怀揣着向亲戚借来的两万块钱,也加入了这一创业大军。
  
  初到柯桥,人生地不熟,加上当时资金不足,所以最开始就是做布匹的代销生意。有时即便每米只能赚五分钱到一毛钱,这样的单子邹妙琴也会接手。她常常在人生地不熟的柯桥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代销布匹。
  
  没过多久,她便慢慢站稳了脚跟,在柯桥这片陌生地方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凭着邹妙琴的拼搏,她硬是在柯桥天汇广场撑起了一个专做印花面料的门市部。只用了三四个月时间,邹妙琴就结束了她的“代销生涯”,开始进白坯布,并且直接就瞄准了当时非常前卫的印花面料市场。
  
  由于刚刚接触印花面料,对产品和设计都还不熟悉,她就跑遍了绍兴县及周边地区的各家坯布厂、染厂,经过认真仔细地比较,从中确定了几家坯布厂、染厂进行长期合作。当时她自己也学着做设计,把设计好的图案连同白坯布一起送到染厂时,连当时染厂的师傅都佩服她的那份执着。
  
  为了让面料的花样能够跟上潮流,邹妙琴还跑到广州、武汉、杭州等地采购花样。每次都是清晨三四点钟就出门,晚上要到十一二点才到家,中午的时候,常常是一包方便面就算是午餐了。
  
  当时,邹妙琴凭借着独特的眼光,把采购到的新花样让描稿房快速出稿,然后又快速送到染厂,不出几天,新面料就出现在客户面前。印花面料竞争,讲的就是速度,每到旺季,她的门市部里总是会出现一个个抢购高潮。
  
  把一个门市部经营得红红火火,不出几年,邹妙琴已从一个纺织品的“门外汉”蜕变为行家里手,一块坯布到了她的手上,竟能头头是道说出很多门道来。
  
  贸工一体
  
  邹妙琴的经营理念就是:每年积累一点、积累一点。她崇尚稳扎稳打的经营,有时宁可少赚一点,但要做得稳当。从1993年开办布行开始,她的生意越做越大。
  
  到了2000年初,邹妙琴已经不满足于门市部的经营模式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脑子里形成——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当时周围的朋友都劝她:成立公司要面对更大的风险,需要有更好的社会关系,还需要有比较好的团队,花费的精力还不如多卖几匹布。周围大多数朋友都认为还不如做门市部来得直接、来得实际。
  
  然而,邹妙琴有她自己的想法。她想要把生意做到国外去,要扩大经营,就必须成立一个公司。2003年,她注册成立了绍兴县嘉懿纺织贸易有限公司。令周边朋友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公司成立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让她尝到了甜头。2004年,她又注册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绍兴县嘉锦纺织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出口业务,并放手交给儿子和媳妇去打理,在没有聘请业务人员的情况下,每年的出口额竟也高达千万美元。
  
  几年过去了,公司走上了良性发展的正轨,不安于现状的邹妙琴有了更加大胆的设想,他要走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自己销售面料等纺织品,而且也希望自己能生产坯布和面料等产品。
  
  2007年,为了建立自己的布业生产基地,邹妙琴成功收购了绍兴县摩利达针纺有限公司,在位于绍兴县钱清镇江墅村的地块上建起了4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
  
  当时的绍兴纺织行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不仅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前兆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外地纺织业的竞争,加上设备落后老化,整个行业形势不被看好,许多上了规模的纺织企业都纷纷转行或停业。此时的邹妙琴却选择了一步险棋——逆势而上,准备上马喷水织机。
  
  她的决定,再一次遭到朋友们和亲戚的不理解、不支持,但她坚信只要把好坯布质量这道关,就一定能建立起自己的坯布王国,做出自己的品牌坯布。
  
  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到2009年初,购入240台喷水织机和240台倍捻机、36台针织大圆机。她高薪聘请技术人员,由于管理到位,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明显高出同行一大截,在市场上销售得非常好。多家外贸公司甚至指定要她公司生产的坯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一次站稳了脚跟。
  
  贸工一体化,让邹妙琴的事业越做越大,如今说起这一点她都感到非常自豪,而周边亲友也因此对她刮目相看,不得不佩服她的远见和睿智。
  
  如今,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邹妙琴也开始考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2009年底,她毅然开始投资房地产项目,参股浙江聚亨置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引进银泰百货等入驻柯桥,这又将是邹妙琴的一次新飞跃。
  
  回馈社会
  
  作为一个女人,邹妙琴有着多重身份:在家是一个母亲、婆婆,在公司是一个董事长,在门市部里又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在员工眼里她还是一个亲切的好大姐、好阿姨。
  
  创业初期,公司里有一些来自四川、湖南、湖北的小青年。她对这些小青年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跟他们吃住都在一起。谁有困难,她都会热心相助。哪个员工老家要造房子,向她借五万、十万的,也都是常事,有些年龄偏大的员工,她还会关心他们的终身大事,为他们操办婚礼。来自云南昭通的员工胡成彬就是在她的操心下,在柯桥完成终身大事的。这些小年轻都亲切地叫她阿姨。哪个员工或者家属生病了,她不光送上慰问金,还忙前忙后地联系医院,在家里煲好汤送到员工的病床前。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对员工好也是回报社会。她还说,当初她刚到柯桥时,也曾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才使得她从一个代销布匹的小生意人做到了今天拥有产供销一体的事业,“回报社会也是我应该做的。”
  
  不仅热心帮助员工,就连素不相识的街道居委会困难户,邹妙琴也会每年送去慰问金。2010年底,钱清镇里举办新年团拜会,邹妙琴邻座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经过交谈才得知原来是钱清镇敬老院的院长汪金美,邹妙琴主动要了电话,第二天就买了许多老年用品,给敬老院送去。2012年端午和中秋,邹妙琴又给敬老院的老人送去了水果、月饼。当看到敬老院地处山坡,冬天寒冷,房间里却没有空调,她当即就购买了价值五万多元的空调,给每位老人的房间都装上了空调。
  
  由于自己工作忙,她还时常让周边的亲友、秘书,随时留意失学儿童,对家庭有困难而无法上学的孩子,她会送上一份爱心,让他们继续完成学业。
  
  邹妙琴的点点滴滴付出,周围的人都看在眼里。2011年9月,她被光荣选为绍兴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当得知被选为人大代表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认真履职,为更多人贡献力量。“我将与选民一道,更多地关注社情民意,关注公益事业。”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