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却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低调,反而很会通过作秀引来皆大欢喜——作为处境通常微妙、结局通常黯然的二把手经理人,唐骏却能“始终”将进退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4个月前,唐骏以“10亿元身价加盟新华都(002264行情,股吧)”,再度刷新了中国职业经理人(更形象的说法是“打工皇帝”)的最新记录。两个半月之后的7月31日,新华都于深交所上市,事实证明,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给出的这个价码,不算过分,不算奢侈——新华都开盘报价28.33元,全天涨幅高达160%,有人估算,“发哥”的财富当天再增13亿。
4年前,还是唐骏,以当时几乎令人目眩的“4亿元身价”,弃微软加盟盛大,同样刷新了记录。当时,还引发了“唐骏到底值不值4个亿”的争论。当然值!陈天桥4个亿的付出,换来的是唐骏不知疲倦地往返于上海与华尔街,最终让盛大重获投资者的认可;期间不乏一周为盛大赚进4亿美元的妙棋。他还鼓动老板“炒新浪的股票”(最初被认为是收购新浪),大赚一笔(至少数千万美元)。
当然,一再刷新记录,还不单单是替老板赚钱的事。其他职业经理人,可能还会带给老板更多的财富。但是,为什么他们没能创造职业经理人的薪酬辉煌,而让老板给出天价还心甘情愿呢?唐骏的独特之处,显然就在于此,说他深谙职业经理人的“NO.2”之道,绝不过分。
唐骏最让人折服的,是不像部分职业经理人那样,离职时跟老东家闹得鸡飞狗跳,他能跟前任东家(都是全球首富或者中国首富)平和地分手,甚至还主动给他一顶荣誉桂冠——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盛大董事顾问。
而且,他还能借机铺垫、承上启下,“秀”一把,让新东家跟着“沾光”——即使最默默无闻的一个老板,也会由此被公众视为新首富的“种子选手”。
这样的“NO.2”,哪个老板会不喜欢?
把“唐骏”当成公司经营
“我找了10年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但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应该是你。”在上海的一间茶楼里,陈发树很认真地对盛大总裁唐骏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间是今年年初。
后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唐骏说,自己仅仅思考了一分钟,就决定接受邀请,加盟新华都任职CEO兼总裁。
陈发树很轻率吗?显然不是。唐骏事后分析,其中至少四成是由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这一点,在他跳槽盛大的过程中亦有体现。2003年12月8日,陈天桥第二次见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就直率地提出:“想不想一起做?”7天之后再度见面时,他们就把上班时间确定好了——2004年2月——陈天桥同样也绝非轻率之人。
经营好个人品牌,其实是唐骏一直以来刻意为之的。他甚至说,自己是把“唐骏”当成公司来经营的。从“微软—盛大—新华都”的三级跳来看,他的苦心经营是有效果的,甚至是奇效。
其实,意识到个人品牌重要性的职业经理人,应该不在少数。但真正肯用心经营、真正能经营好的,却为数不多。更为关键的是,如何经营,甚至存在诸多误区。
实际上,从微软跳出的第一步,唐骏就显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微软中国区总裁这个位置上坐过的人,都可谓商业精英。但是,“打工女皇”吴士宏从微软辞职后,撰写了一本《逆风飞飏》,详细阐述了她与微软的恩恩怨怨,并在当时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无独有偶,她的接替者高群耀,在离职后几乎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并以《体验微软——我对微软说实话》一书引起轰动。尽管业界认为,高群耀是诚恳地回顾经历、分析问题,而没有仅仅停留在恩怨上,但很难说,这会是一种完美的方式。毕竟,哪个企业都不希望对自己的问题及隐忧着书立说——“家丑”不可外扬嘛!
离开微软,唐骏其实也蛮委屈的——总部解决他与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之间矛盾的方式,居然是让黄毫不知情地“被陈永正取代”,当然,唐骏也毫不知情——老外的思维真是简单、怪异啊,这是架构重叠、互相牵制的问题,又不是人的问题。
但是,唐骏没打算写书,尽管他在微软呆了10年,内幕知道得可能更多。“因为我会说很多微软的好话,而如果把微软写得太好,好处太多,那就没人看了。”他这样解释说。不但如此,他还好心地告诉陈永正:有微软大中华区,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今后就不要再设置了——你看,这就是差别!
这是委曲求全吗?当然不。其实,唐骏很在乎自己的名声,他很早就注意到了职业生涯的规划,他不想因一时的冲动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抹上瑕疵,这也是他不会与老东家“交恶”的原因所在——那不划算。
把每一次职业经历当作修炼
正如当初去微软抱定了“偷师学艺”的打算一样,唐骏在盛大的四年,同样没有虚度。
跟在微软一做就是10年,且从高级项目经理慢慢爬上中国区总裁的宝座不同,对于盛大乃至公众而言,唐骏这次是个“空降NO.2”。尽管他头顶“中国IT界第一经理人”的光环,但从跨国公司一步迈到民营企业,他能否适应、能否有所作为,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疑问——于是关于他是“花瓶”的说法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非但如此,基于质疑,外界还一度风传他将离开盛大,原因很简单,他在微软也是个强势总裁,恐难以跟强势的陈天桥磨合太久。
这个说法,似乎有着足够的事例支撑。譬如吴士宏,加盟TCL之后曾一度踌躇满志,3年后,却是以“健康原因”离开。直到离职,她也没能进入董事会。
再比如何经华,2002年5月,这位Oracle(甲骨文)前高管,以“用友新任总裁”的身份亮相,值得关注的,还有他500万的年薪及“打工皇帝”的封号。仅仅两年半之后,强势的何经华就不得不黯然而去,曾在业界流传的“何王(文京)恋”,亦成“镜中月、水中花”。
这些,当然都是唐骏所不希望的。他刻意地避开了“风头”,抓住了“凤尾”。譬如,即使你在传言满天飞的2005年向他求证会不会离开盛大,他也会避实就虚、一脸轻松地说:“可能他们是不了解我的缘故,知道我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的。”而且,他还会特别真诚地向你描述盛大是一家多么有朝气、有前景的企业——尽管2005年年底盛大的财报巨亏5亿。
更重要的是,唐骏刻意地不抢陈天桥的风头。坊间传言,他会把发给自己的一些邀请函,悄悄改成“陈天桥”转发出去。他甚至情愿在《头脑风暴》节目中“牺牲”,并被质疑为表现得“迷迷糊糊”,“因为他(指观众)问的问题应该陈天桥回答,我回答不合适。”他解释说。你看,这根弦儿简直绷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