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春的自由乐活小庄园

 

  5 年前,刚过不惑之年的艺术家马占春,在北京通州一块占地十亩的闲地上建起自己的工作室,在院子里栽下果树,蓄水养鱼。从此,他戏称自己有了一座马氏“小庄园”。如今,他指着院子颇有几分慰藉地说:“你看,这些树木就像是小鸟无意间衔来的种子落在这里,自然而然地生长。我就是喜欢做点梦。人应该一直有梦,直到生命终结,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在自然中修饰

  他是喜欢做梦的艺术家,有一间高大敞亮的画室,和一个四季色彩变化的小院子,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

  在工作室的一侧是他的“小别墅”,三十多平米的室内,从厨房、吧台、卧室、卫浴间依次排开,不设隔断,全部开放。卫浴间采用了玻璃墙体,人在屋内,视线直接与后院相接。“人本身就是自然的动物,为了遮风挡雨有了房屋,但也把自己圈了进来,甚至封闭起来。我希望返璞归真,和自然互动。”平时,他喜欢一个人呆在这里享受清静悠闲,到了周末,太太和儿子从城里来这里和他共度时光。

  “自然,稍加修饰,就是最好的。”以自然为美的马占春说。家里的主要家具,都由他亲自设计,用材讲究,简洁大方。在居室里最醒目的是那幅位于床头上的“金竹图”,主人在亚麻布上用金箔做出竹节向上的效果,“我喜欢自然又稍稍超出自然的感觉”;床头的台灯和灯罩,也都采用自然材质。厨房的瓷砖是朋友“处理”给他的,厚薄不均,贴在墙上高高低低,但也别有味道。橱柜的把手用木条贴就,仿佛信手拈来,却纯朴和谐,木石相亲。卫生间的一块石头台面,是朋友工厂里的废料,因为裁割不慎而造成了残缺。而这残缺美正是马占春看中的。“我最喜欢坐在马桶上翻翻书,看书累了就抬头看看外面的院子,春天这里特别美。” 曾经“小庄园”里除了两只看门的大狗,还有一只美丽的孔雀。“孔雀开屏时真的很漂亮。”他语气异样地说。“它在我的后院里走来走去,在卫生间里看着它。那一刻,你觉得生活太令人陶醉。”


  居室的色彩除了卧室区的中性色,厨房和卫浴间非黑即白,他喜欢黑与白的简洁明了,如同他设计的工作室的建筑风格,如同这里的文人气息和商业理想。

  有一间高大敞亮的画室,和一个四季色彩变化的小院子,一直是马占春梦寐以求的。“我就是喜欢做点梦。人应该一直有梦,一直做到生命终结,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有了“庄园”,他再不喜欢去城里凑热闹,过上了远离纷扰的生活。“我愿意整天在这里呆着,遛狗,喂鱼,看花,摘果子,画画。”身心还原于自然的环境和质朴的生活状态,有效地释放了工作压力。庄园于他是家,是工作室,也是精神之所。

  站在工作室二楼的天台上,可以望遍“小庄园”所占据的10 亩空间: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池水粼粼,金鱼游戏。在院子里的合欢花盛开的季节,马占春经常呼朋引伴地在天台上招待朋友,同类相聚,彼此间不用伪装没有虚荣,大家真诚面对,回归本真,一起喝酒、烧烤、大声谈笑,乐哉悠哉。


  奔跑在心底的马儿

  儿时的马占春少言寡语,腼腆内向,于是他迷上了画画,可以坐在屋子里面对画板,独自一人呆上整天。“现在11 岁的儿子性格和我那时一样,他妈妈问我说怎么办,我说没关系,是遗传,长大就好了。那时我不善于和人交流,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会说,总像没长大。”二十多年前,他像很多那个时代有理想的青年人一样,过苦日子,住破房子。惟一不同的是,他将别人玩乐休息、喝酒应酬,甚至谈女朋友的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而这份执着,只是为了离艺术梦想更近一步。

  即使曾做过8 年老师,也未改变他不善于和人交流的性格。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马占春迈出了艺术人生的新旅程,他抛弃了自己的第二个铁饭碗—某报社美编的工作。“在那种环境下,思想被封闭,生活重复乏味,艺术灵感必然缺失。”于是马占春选择转身,离开。也是机缘巧合,贵人相助,马占春在酒店装饰艺术行业崭露头角并迅猛前进。将他曾经的艺术理想、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以及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的理念糅合在一起,找到了自己强劲的事业支撑点。“但是自己做生意,必须要接触人,要学会跟人打交道。因为你是40 岁的男人了。”他笑着说,“我现在变得爱说话,变得爱表达自己了,爱吹牛了。”40 岁时,跟随多年的老板去世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是个男人了,自己必须长大。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