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混血的Vanessa来中国已经5年,从全职太太到同友人经营室内软装工作室,如今开始做网站、公关,她喜欢不断改变—这也是当初她从巴黎搬来上海的初衷之一。她的生活痕迹像焰火一样从原点射向四周,故此你在本城的大小家具店里看到她之前的作品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她坦言,改变生活其实并不容易,但是在改变中得到成长,逐渐对这个国家有了归属感,也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和女主人原先在巴黎近郊的家相比,上海的家空间其实不算大。房子的一楼是客厅、书房、厨房,以及从法国运来的铜质吧台。这个吧台是专为Loft风格寓所设计而成的。金属表面经酸性液体腐蚀呈现自然感包浆,如同几代人长时间使用后出现的时光积淀,吧台线条流畅简洁,看似轻巧的高脚凳细长优雅。你可以大致想象之前寓所的样子:仓库高挑的天花下有足够大的空间让他们随意摆放各种造型奇特的家具—这是用了两年时间才营造出的家,其间Vanessa甚至只能住到妈妈家去。为了借鉴设计灵感,不知道撕了多少张杂志内页。
吧台是从巴黎搬来的唯一旧物,先有了吧台,才有了现在的家—当很多家都以电视为中心的时候,这个家却以吧台为中心延伸出去。当初家具未到齐时,它曾是家里的餐桌。身边的朋友们都想要这么一个放家里,客人来了也不愿意坐沙发,反而喜欢围绕在吧台周围,打牌、聊天,各取所需。冬日里,法国人饮餐前酒的习惯还是延续着。
“ 亚洲感?这不是我们的生活方式。”Vanessa说。与其他上海的外籍家庭相比,明显这里很少有亚洲元素。其实她也会中意泰国、菲律宾的传统装饰,只不过多数东西在那里是美的,带回来就不一样了,所谓大环境不同即是如此。而遍布整栋别墅的七幅艺术品则是“国产”,通过朋友介绍而购得。问及是哪些艺术家的作品,Vanessa也回答得洒脱:“我记不清他们的名字,看着舒服就拿回了家。”在她眼中,画作传达的意义深远与否并非重点, 意境脱离地域文化本身,达到与人互通才是关键。显然对Vanassa而言,选择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要比买张中式椅子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