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彼得潘,所以,有的女孩收集Hello Kitty 玩偶,有的在墙上画上涂鸦,甚至有的在家里装上旋转木马和秋千。Manu 的家用色彩和艺术品配搭出有格调的童趣味道。
Manu的家在外交公寓,从外面看是正儿八经的灰色小楼,但是一到家门口,我们就被眼前的亮色俘获:房门外摆放了一个大红色橱柜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见的绿色文件柜,用来给朋友放衣服和鞋子,柜子上还摆着一个老北京的鸟笼。
Manu是典型的意大利女人,热情且充满活力,头天刚回到北京就邀请我们品尝她凌晨四点烤制的曲奇。她谢绝我们为她化妆、做发型,她说: “如果不是有一点点邋遢,就不是我了。”曾经在纽约生活过七年、中东生活过两年的她当过舞者,后来因为膝盖受伤,开始为媒体工作,她也是艺术经纪人和室内设计师,这些看起来不同的工作,对她来说是相通的。而她的家也是这样,看似没有统一的风格,却有自己独到的品位。
色彩是保持童趣的一大法宝,和都市人永远黑、白、灰闷死人的调调不同,Manu家中的色彩和装饰风格与她的性格一样阳光。“我的家就是真实自我的体现”,Manu喜欢而且擅长驾驭各种富有个性和活力的颜色,粉、蓝、绿在她的调教下和谐地成为客厅中沙发的主要色彩元素。秘诀是那一张放在中间的原木色且古香古色的桌子,桌子虽小但温和且毫无杀伤力,完美地中和了各种强烈色彩的撞击,让整个客厅的个性恰到好处。而在卧室里,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青铜绿床榻、墨绿军用柜,还有蓝色老家具,再配上格调简单的白色桌子,竟然非常协调。
这个家的很多东西都是出于“好玩”而从四处淘来的:中庭半旧的中式药柜,衣帽间换鞋时用的“中国式公园长凳”,客厅中在香港“包租婆”楼下理发店中出现的Barber Chair,柬埔寨的鼓……这些东西与其说很实用,不如说是表现了主人的幽默感,也让这个家更有故事。而英国画家Jim Lambie、中国当代艺术家刘野、朱大纯、曾浩的作品,给这个充满旧物的家带来现代的风格。“有时候旧东西容易显得阴沉,所以我会用一些有颜色的沙发,一张简单的白色桌子,混搭出不一样的气场。不然就像祖母那一代人的家,太沉闷了。”
在Manu的家里,最吸引人的是挂在房间门上的“半扇猪”,艺术家的涂鸦作品,谐谑童真。可是当我们怀疑天花板上吊灯的涂鸦也大有来历时,Manu笑了: “那是我儿子的作品!”“你看那面墙上的中国地图,是我的好朋友、艺术家林菁用蓝色的霓虹灯管拼成的”,Manu说,“我的家就像小鸟的巢一样,要带来温暖和快乐。我喜欢那种一点一滴建造和维护它的感觉。这给了我极大的幸福和满足感。”
拜访接近尾声,Manu还给我们展示了她在少林寺“拜师学艺”的照片,一个飞踢能到头顶,我们忽然明白了这个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女人保持童心的秘笈—经历过身体受伤、职业转换和婚姻的挫折,她却依然乐观,勇于挑战自己,尝试新鲜的事物,而且,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修炼内心”,而是抱着一种玩乐的心态,享受其中的点滴。家如是,工作如是,生活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