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
一、织物的抗皱性
1.折皱与抗皱性
折皱性——织物受到搓揉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
抗皱性——织物抵抗由于受到搓揉而引起的弯曲变形的能力称为抗皱性,也称折痕(折皱)回复性,它与织物的弹性或塑性有密切关系。
2.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1)纤维性状
纤维几何形态:粗、圆形、光滑的纤维褶皱恢复性越好。
纤维弹性:纤维变形后可以回复的特性,对织物抗皱性是根本性的关键因素,其值越大,织物褶皱恢复性越高。如氨纶、羊毛织物的抗皱性很好。
纤维的摩擦性质
它是抗皱的第二要素,从理论上讲,要么纤维间不发生滑移,即无能耗,也就不存在滑移回复问题,但会导致纤维的大变;要么纤维间无阻力地滑移,无能耗,有利于纤维变形能释放时的回复。
(2)纱线结构:纱线捻度适中,织物抗皱性能好。
(3)织物几何结构:织物厚度对折痕回复性的影响显著,厚织物的折痕回复性较好。
(4)环境条件:当温湿度增加时,纤维材料更具有塑性,纤维间的摩擦阻力也会变得更大。
3.改善抗皱性的方法
遵循抗皱的两个基本机理:纤维的高弹性化和纤维间的低摩擦或弹性联结。
二、织物的褶裥保持性
1.织物褶裥保持性的一般概念
褶裥保持性――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褶裥保持性。
褶裥保持性实质上是大多数合成纤维织物热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大多数合成纤维是热塑性高聚物,因此一般都可通过热定型处理,使这类纤维或以这类纤维为主的混纺织物,获得使用上所需的各种褶裥、轧纹或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