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床品的研发与营销的新思考

  你我相识相知再相恋,继而有情人终成眷属,许下终生的承诺,步向婚姻的殿堂。这种生命路径,人生情感的归宿,是每对热恋的人都心驰向往的。结婚,在中国的传统观念来说说,并不只有领取结婚证那么简单,领取结婚证,能使两人成为合法夫妻,但在家族长辈、乡亲们的眼里,仪式是很重要的,如果不举行结婚仪式就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结婚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中国民间传统是很讲究洞房的布置的。现代人的生活与以往相比,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新婚致喜上,依然不能全部离开传统,现代的年轻人富于创造力,人生丰富多彩,婚礼的第三主角——新房,自然需要在传承中创新了。

  中国俗语有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缘分是人世间最深的缘分,同床共枕的日子自然要十分珍惜。因此,一床或缎或锦或棉的婚庆套件以及被子,尤其将受到特别的关注,许多家庭不惜花费重金购置。现代社会,除了承继婚庆传统,更有创新和个性的需求,因此形态各异,图案丰富的婚庆产品成了每对新人婚庆的必备选项。

  山东德州,女方做“铺盖”,一般是陪送“十铺十盖”,十床被子十床褥子,这个很讲究,家长请一些妇人,都是有儿有女心灵手巧的全和人来做的。

  在《苏南水乡婚俗》中“随行的嫁妆船,一般一条,也有两条的。嫁妆包括被褥、盆桶、箱柜、铜锡器等。马桶里面要放红蛋、枣子,寓传宗接代、五子登科之意。新娘的被子需父母子女齐全、夫妻和睦的全福之人缝制,用红线,不能打结。被头里放红蛋,到夫家后,任让小孩摸抢,以示吉利。”

  《徽州婚嫁习俗》中这样描述“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

  ......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婚俗传统文化,而最终的寓意都归结于对新婚夫妇能白头偕老、早生贵子、一生幸福、家庭和睦、人丁兴旺、香火传承等美好祝愿。家纺行业的婚庆产品也都是紧扣这些主题进行新品研发,进而推向市场销售。但随着婚庆市场个性化需求量的逐步扩大,如何实现从传统到个性的定制问题已经是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产品研发既要满足传统需求也要满足个性需求。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婚庆习俗文化渊源流长,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婚俗对区域性的产品需求是非常有用的。除了传统的吉祥图案寓意的设计外,地方性的图腾图案也是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这对区域性的、个性化的产品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婚庆件套研发是做到了大而全、量产的要求、却满足不了区域性消费者需求。

  现在的婚礼有中式的、西式的;婚礼现场的色调有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粉色的、蓝色的;目前结婚人群以90后为主,这些人群大多数受到过高等教育,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文化意识、时尚意识;而其父母也是以60后、70后为主,介于传统和个性之间,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较高,不再受限于太过于传统的思想。所以对婚庆产品宽度和深度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空间。这些因素虽然直接或间接地会对子女的婚礼布置有一定的影响,但会更多的尊重子女的想法,让婚礼和婚房有独特的体现,将个性婚礼进行到底。

  近几年,红色系的婚庆套件呈下滑趋势,印证了新婚人群对婚庆类套件色彩的不同选择。不再是以红色作为唯一的选择,白色系、紫色系、粉色系、蓝色系等慢慢的被有个性化需求的新婚人群所接受。所以在婚庆产品研发上,也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更应做到超前、引导的意识,方能让市场更有生命力。

  陈列方式、装饰品要做到个性化。

  传统的陈列方式虽然已经很好的满足了终端产品的氛围布置和售卖的需要,但其功能作用却是单一的,仅仅是做到了装饰和衬托的用处。中国人向来偏好于讨口彩,且从众心理较重。一件意义深厚的饰品往往能将主商品促成销售,这就是配品的强大能力使然。

  一站式购物、顾问式销售、保姆式营销、跨界销售、捆绑营销等理念同样适用于家纺行业。让装饰品的功能和寓意与产品绑缚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引导的是产品与饰品之间相互依托成的美好理念,销售的是整个陈列的意义,带给新人的是独一无二的幸福祝愿。所以要达到这样的层面,对装饰品的选择和应用就非常重要了。传统的配品有子孙桶、花生、筷子、龙凤碗、礼服、枣子、莲子、桂圆、婚鞋等。如果将这些传统的配品组合成各式各样的礼盒,不光是陈列品,也是商品、赠品,其意义和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会意味着什么呢?同时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婚俗文化,有针对性的组合不同的婚庆礼盒,适用于不同区域的婚俗市场购买需求,这样的婚庆产品、婚庆装饰品对于各地区的加盟商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在传统寓意深刻的配品基础上融入时尚个性的装饰品、配品供不同区域的市场消费者选择,用婚庆文化、礼仪文化的先行宣导,引导消费、引导潮流,各地婚庆市场的容量是不是就有了更大更广的提升呢?我想答案不得而知。

  新品上市、促销活动要与当地市场的民风民俗、婚俗文化吻合

  婚庆市场是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家纺消费集中于年头和年尾,诸多品牌的新品上市、婚庆节活动策划案均是以一个方案打天下,围绕着价格、折扣吸引人气。在顾客的眼神中已经显得非常疲劳了。本人在一线市场中发现了很多地方的婚俗文化能带动很强的消费潜力。在浙江一些地方流行“回礼被”,一个客户甚至一单能买一二十条被子,相当于小团购;在江苏苏北一些地方流行送被套和枕芯;在河南的一些区域流行送被子等风俗习惯。如果企业的策划人员、营销人员真正深入到市场一线,与加盟商加深宽度与深度的沟通,挖潜当地的习俗文化。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有整体有局部,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将这些东西加入到各类活动的促销方案中去执行落实,我想这样的活动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打造“店商+电商”的营销模式

  终端店在满足日常的零售需求外,品牌商可根据自身企业情况,开发一套适合自己的零售终端个性化定制系统。将此系统植入到各个门店,实现“店商+电商”的营销模式。通过此系统吸收和管理更多的会员,满足个性化的定制需求。顾客在店内将具体的定制要求与导购详细说明后,通过系统将订单流转到工厂实现定制,充分激活工厂的生产潜能。

  传统文化需要秉持和继承,更需提升和革新;个性化的元素需要接受和融入,更需灵活和应用。婚庆市场大有做头,需要行业人员下沉到市场,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更需要企业的带头人有良好的心态理智的分析市场,细分市场,重视深度。做属于适合自己的产品。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