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弱势成为国内企业软肋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世界上各类名牌商品共约8.5万种,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拥有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处于垄断地位,而我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此前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拥有247席,所占比例接近一半;而我国只有12个入选。另据测算,目前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达60%,而在我国却不足20%。

  近年来,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名牌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超过25%。然而在每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100个品牌中,却从未出现中国品牌的身影。  

  “中国自主品牌发展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障碍。”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曾在内蒙古举行的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坦言。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自主品牌发展滞后,从企业主体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转轨相对滞后,并未形成有效的自主创新主体。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品牌作为规模经济扩张的空间。同时国家战略层面缺少政策支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表示,品牌的价值是以企业创新和研发为支撑的,归根到底,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品牌含金量。要拯救民族品牌,就应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研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企业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