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宝”,曾引领宁夏坐卧风潮

  在银川五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坐标上,有两个被宁夏人熟知的“第一”:银川第一家批量生产沙发的厂家,宁夏第一家引进席梦思软床垫生产线的厂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两个“第一”改变了宁夏人习惯坐
硬木板凳、睡硬床板的坐卧方式。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宁夏,沙发、席梦思床垫都是稀罕物。但“五宝”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让沙发、席梦思床垫走进普通的塞上人家,改变了宁夏人的坐卧起居生活。

  银川市篷布沙发厂是在改革的春风中发展起来的企业,90年代初,随着该厂家具产品生产范围的扩大,更名为银川五宝床具总厂,1996年成立银川五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982年,篷布沙发厂开始批量生产沙发,是当时银川惟一批量生产沙发的企业,年产量1200多套,很抢手。银川市的政府机关、各大宾馆饭店用的沙发几乎都是他们生产的。沙发成为当时最时尚的家具,姑娘们结婚时梦想置办的嫁妆就是沙发。

    “我们的沙发款式非常受欢迎,去年在一些单位里还看到当年我们厂生产的沙发。”这是1989年到银川市篷布沙发厂担任副厂长的柳小平幸福的回忆。

  但随着木材、钢丝等原材料的计划供应被打破,生产沙发的个体小作坊在银川不断涌现,银川篷布沙发厂的产品开始受到冲击。

  与此同时,银川篷布沙发厂敏锐地看到了席梦思床垫这一新产品的商机。1987年10月,投资120多万元引进宁夏第一条席梦思床垫生产线。

  “五宝”席梦思床垫一出厂,就被市民抢购一空。一位老工人回忆道,一些市民为了买到床垫,托关系进入到工厂,守候在车间进行抢购。

  但由于当时一些领导认识不足,1990年“五宝”床垫被抽检为不合格,并被曝光。床垫被退回,企业全线停产,工人回家。谁来拯救“五宝”,让企业起死回生?紧急关头,叶景武临危上阵,出任银川篷布沙发厂厂长一职。他大刀阔斧地改革企业,请专家改进“五宝”床垫的工艺与质量,使得“五宝”床垫一跃达到国家A级标准。质量改进了,但是曝光“后遗症”依然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叶景武看到一则消息:湖南省一床垫厂用10吨压路机碾轧床垫来展示产品质量。叶景武大受启发,立即进行同样试验,用15吨压路机碾轧床垫。

  1992年4月12日,五宝公司在银川南门广场、新华街、老大楼门前等处举行15吨压路机碾轧席梦思床垫展示活动。围观群众多达数万,宁夏各大新闻媒体也来了。碾轧成功让陷入绝境的“五宝”起死回生。当年销售出4700多条床垫,到1996年,产销量达到了22000多条,产值达1200多万元,成为当时银川市直属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几家产值上千万的企业之一,产品在宁夏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银川市的很多老企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五宝人依然扛着“五宝”这面大旗健康前行,与时俱进的五宝人将发展的目光投向商贸流通,开始做起汽车销售,打拼出年经营额7000万元以上的业绩。总结企业生存之道,叶景武一语中的: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寻求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