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亚文化复兴下的家纺设计

作者:圣夫岛(南通)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 王苏宁

  序言

  “东方文化” “中国元素” “中华符号”————到底意味着什么?

  新时代的本土设计师在如此“中国”的氛围中熏陶着,设计领域陶醉在“中西合璧,东西互补”中。面对西方“独占性知识霸权”的侵蚀,

  “西风东渐”的压力,无形之中,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师担负起了“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在纺织领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如何发扬与再现中华文明辉煌,如何重塑与定位家用纺织品设计,如何再现“新丝路”之辉煌,成为大家纺“热”时代纺织领域面临的“冷”思考。

一、家用纺织品设计之现状

1.历史文化的沉淀

  “天人合…”、  “万物并育而不害”等观念也开始走向世界,东亚的“顺应自然”,尽量谋求人际间的调和,进而与自然界的“大道”融合,亦即“天人合一”、“主客合一”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将获得发扬光大,也正在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

2、东西文化的交合

  从“西风东渐”  “使夷长技以自强”到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再到20世纪30年代“本位”之争,80年代“传统与现代”大讨论,直至90年代“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对垒,西方文化影响与撼动着东亚文化已一百多年,直到现在。全盘西化,中外结合到现在的“东西融合”展现着中国本土设计师在不同时期下对“西方”文化的运用与思考

3、原创元素的调和

  依托“中华文化”,借鉴“西式思维”,极少数本土设计师另辟蹊径,开创与“东西传统文化”相异的新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风格,当然,任何一种风格都不可能脱离现实,任何—种现实都不可能不受到外界与历史的影响。新的风格只能说是对传统的突破与背离,只是步伐的大小而已。

二. “新丝路复兴”的时代需求

  经济成功是文化优越的一个证明,并能带来文化在更高层面的复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民族自尊心的增强和鄙视传统文化的浮躁心理口渐消退,因为这‘发展本身逐渐证明中华文明养育的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实现现代化,证明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自卑感和民族自卑感是完全错误的,现代中国已经进入经济起飞的阶段,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发挥传统的积极性与精华性。与20世纪“批判与启蒙”的基调相比,我们迎来的是一个“创造与振兴”的新时代。

  家用纺织品领域是中国经济形式的—种,承载着“丝绸之路”的历史、迎接着全球纺织品发展的冲击,设计作为产品的核心,肩负着中华文化在本行业的未来。

三.家用纺织品设计的风格化

  解读现代中国家用纺织品没计,我们无法回避历史―――民族、时代的前提与影响。古罗马文化的宏伟,希腊哲学的思辩、欧洲各时期的文艺复兴、现代及后现代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影响与冲击着中国本土设计,在短短的20年时间历程中,我们溶解与吸纳着欧洲近千年的各类文化艺术。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到自认为无法超越与前进的时候,我们迎来了异类新奇的西方文化艺术与意识形态,—方面解决了设计艺术无路可走的境地,另—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市场经济效益。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在快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现代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艺术已经成为西方经济体系下的附庸,失去了民族与特色。我们的设计在成长,但没有发展:西化后的中国文化在本上没有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甚至等于二的效果,甚至还不如西方人设计下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艺术在家用纺织品设计领域仍然荡漾在历史的璀璨回忆中,甚至某些可取的精华被遗弃。以下将围绕全球市场经济—体化、新东亚经济文化崛起,如何重新定位与思考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展开论述。

1.民族性与世界性

  众多的民族性构成了如今的世界性,由西方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东欧文化圈,构建了当今世界五大文化体系,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今的世界性。中国属于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的核心,东亚文化圈的区域,主要是以东亚为主,以中国为核心,包括韩国、日本、越南等地。正因为中国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扩散中心,所以中国会成为东业文化圈的核心,而表现在东亚文化圈的共同特色有:汉字、儒家思想、以中国律法为蓝本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中国化的佛教。

  二战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纷纷效仿欧美改革,在经济上突飞猛进,中国作为东亚文化的核心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我们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却越来越人,欧美等国的现代设计在不断的引用中国元素,伴随着中国新生代设计师的崛起与欧美的追捧,中国风在21世纪将越演越烈。

2.时代风与历史风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现今的设计师有多少在研究与解读这些博大与精深。如今是经济与网络时代,迎合市场、创造经济价值是当今设计师及家纺企业的首当任务,至于是中国文化、欧美文化、还是什么文化,都不是他们思考的内容。现今时代是消费的时代,并不是品位的年代,有多少顾客愿意去欣赏一幅中国古典水墨式的床品,有多少设计师会主动去研究青花文化,当然历届纺织品设计大赛此类产品层出不穷,但最后到市场的有多少,被消费者接受的有多少,至少,在中国本土,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解读中国文化深层含义,探讨当代经济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消费倾向,是我们每一位设计师应担当的义务。欧美喜欢中国元素的某方面,本土愿意接受历史文化的哪些创新,我们的设计师是不是还停留在传统文化的表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方式去面对与解决。时代风与历史风并不冲突,冲突的只是我们对市场的不冷静。

3.一体化与多元化

  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是世界的趋势与主题。中华文化是多元中的一体,但一体下的中国文化也存在着多元的内容。以几千年汉族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文化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并差异很大,如此才形成了我们的博大,如何组织各民族的文化,如何将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统一的中华文化冲击世界市场,将决定着2l世纪中国文化在本土与世界的走势。

  汉族的水墨工笔文化、藏族的佛教文化,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彝族文化的“毕摩文化”,苗族的苗绣与印染,瑶族的挑花工艺,黎族文化中的黎族织锦工艺等等,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与精彩。我们当代设计师需要以思辨的眼光去解读与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济一体化决定着市场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更决定着我们设计的多样性,中国产品与设计不乏元素与内容,缺少的只是对市场的认识,对文化的创新。

  世界经济可以说已经一体,文化也随之扩展,面对国外的“中国风”,我们唯有变革与变新,才能捍卫我们的“中国文化”,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主动,才能实现我们的设计,我们“Design in China”否则,我们将继续“Made in China”。

四.家用纺织品设计的中国化进程

  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决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情,全球化下的中国纺织行业结构、企业领导及市场竞争,都影响与决定着设计的发展与进程。

1.家纺全球化下的中国化——重识与重组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未成气候的中国家用纺织品业就与国外纺织领域相碰撞与交融,这使中国本土纺织品现代设计从刚出生就接受着西方的影响与冲击。

  加入WTO,并随着世界贸易壁垒的取消,家用纺织品借助行业生产——销售优势大规模率先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借助本土劳动生产能力,中国在世界纺织品领域占绝对生产统治地位,直接影响着21世纪家用纺织品的发展与趋势。但如今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现状,却远不能形成我们在全球化下的整体竞争优势,纺织部门与企业领导需要思考,行业需要依据市场进行优化与重组,以形成我们家纺全球化下的中国化优势。

2.家纺中国化下的统一化——辨证与统一

  以哲学的辨证思维思考2l世纪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我们需要:优化生产,定位设计。我们在不放弃巨大世界市场前提下,我们需要也有可能实现我们的“中国设计”,统一我们中国家纺产品,让世界一眼就能看出是我们的“中国制造,中国设计”。

3.家纺统一化下的特色化——分解与组合

  建设完整体系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就要完善与发展体系下每个分枝的优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从中分解,提其精华,互相融合,以做到分2为1再合1为3的效果,以发挥我们巨大的民族特色与风格,在世界家纺体系中展现我们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技艺。重识家纺全球化下的中国化,重组行业与企业结构,分解与组合中华民族文化,充分形成全球下的中国化竞争优势。

五、全球一体化下的中国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化”(Globalization)突然成为一个异常时髦的名词,这个极具弹性的概念激起一轮又一轮的论战,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帝国主义通过“市场”“信息”“咨本”等再度统治世界:有人认为“全球化” 指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它可以使绝大多数国家在其中获利;还有人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偶然的历史过程,它的方向和内容是无法预知的。

  “全球化”在家用纺织品领域的表现应该是产品与市场,实质在于设计艺术、文化底蕴。

1.文化一体化中的设计——融而不化

  世界各国的文化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不断传播与交融,但面对国外各种优秀文化的熏染,我们且不可迷失自己的方向与意志。中国家用纺织品现代设计远远落后欧美各国,面对世界市场的压力,我们确实需要变化,但我们中国设计需要的决不是等同于欧美的,我们中国设计师需要的仅仅是欧美的设计理念与设汁师形态。世界文化在不断的冲击中国文化、本土设计师也在欧风与中风中摇摆不定,但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国设计师,我们需要坚定与抉择,我们可以融合欧美,但决不可以失去我们的中国,我们要做的也仅仅是“融而不化’。

2.经济一体化下的产品——和而不同

  我们的产品面对的是整个“地球村”,如何在国际或国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答案只有—个:“特色”,而决不是“价格”与“质量”。特色取决于设计。就设计而言上面已提出“融而不化”,产品我们需要的就是“和而不同”,“和”,需要的是我们对世界各地区的民族习惯而定,具体到纺织品就是:产品色调,面料类型、款式结构等。重要的不是设计,是生活,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市场与消费取向,如果我们仅仅凭借我们的设计,也很难在不同地区取得成功;形式美大于内涵美,这是我们纺织品不同与绘画电影等艺术的主要方面,我们给别人的是舒适与美感,至于深奥的内涵美是无暇顾及的。这就要求了我们产品的“和”,但决不是遗弃我们的设计,要知道如果放弃设计,

  就等同于我们没有特色,没有特色我们只能依靠强大的国有劳动力去竞争价格,继续做我们的“Made in China”。

  因此,我们面对家用纺织品全球化,我们要作到“融” “和”:设计的融而不化,产品的和而不同。

结语

  伴随着东亚经济文化的再次崛起,全球经济一休化的历史机遇,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及企业必须(也必然)植根本土、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精华文化,为21世纪的“新丝路复兴”作出历史的改变与突破。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