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家纺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行业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内外销市场有机结合,促进了行业持续发展。规模骨干企业着力打造品牌,创新文化提升发展;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行业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2007年全社会家纺行业产值达到7900亿元,同比增长了20.80%。2007年家纺产品出口金额2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进口1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总体情况表明,家纺内需市场进一步扩大,外销市场在前几年较高幅增长后连续两年回调,增速明显放缓。2007年家纺产品出口金额增幅同比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16个多百分点。在内需消费拉动的促进下,全社会家纺产值仍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家纺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结合调节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骨干企业率先发展
“大家纺”格局的建设和宣传,全面提高了行业的社会影响,树立了行业新的社会形象,为家纺行业软实力的打造和提高铺垫了基础。2004年家纺协会提出了在家纺热中的冷思考,以“创新、品牌、协同、文化、危机”的“十字方针”提升行业软实力。2006年又提出“冷产能、热科技,冷加工、热品牌,冷高耗、热节约,冷同质、热创新,冷摩擦、热和谐”,要求行业企业从“五冷五热”方面加强自身软实力的建设,不断促进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提高,化解高成本、高风险的困扰,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2007年家纺行业新增布艺类“中国名牌”10个,至此,家纺行业共计有“中国名牌”44个,及一批省(市)名牌。
2007年行业骨干企业加大了对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宣传的投入;加大了社会责任的承担,提高了对员工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付出;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文化创新促进创造品牌价值,加快家纺产业升级。
调查5家毛巾名牌企业。2007年毛巾名牌企业加大了品牌建设的投入,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企业形象宣传;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在海外打造自主品牌,进军高端国际市场;青岛喜盈门集团有限公司投身社会责任建设,三次赞助举办“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虽然产能硬件外的投入大幅增加,但是2007年五家毛巾名牌企业在较高的基数上仍然实现工业总产值141.95亿元,比2006年增长22.54%。
调查5家床品名牌企业。通过先进装备技术的应用,品种结构档次的调整,经营网络和服务的完善,带来了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5家床品名牌企业共实现利润3.8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4.22%。
在名牌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批行业骨干企业。2007年在出口发展受限,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行业骨干企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档次产品来应对生产成本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实施高质、高效、高端的品牌发展战略。
规模企业不断壮大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提供的国家统计局对部分类别的家纺规模企业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12月规模企业数为1943家,比年初的1834家增加了109家,增幅为5.94%。
2007年1943家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142亿元,同比增长22.87%,销售产值为1124.77亿元,同比增长22.39%,出口 交货值为368.06亿元,同比增长10.77%。2007年1900多家规模企业产、销、出口累计金额。
累计总产值和累计销售产值全年增幅稳定,增幅基本保持在20%以上,总体呈上升走势。累计出口金额增幅波动相对较大,且呈逐步回调趋势。
产业集群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综合调查10个家纺产业集群。江苏通州市、海门工业园区、山东文登市、高密市、浙江余杭、萧山、海宁许村、桐乡大麻镇、义乌、嘉兴油车港镇等10个家纺产业集群,2007年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21.36亿元,同比增长21.07%;实现利润76.32亿元,同比增长26.17%。
产业集群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增幅和销售收入增幅基本相同,出口 交货值增幅和利润总额增幅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十个产业集群的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6%,分别高于60家行业骨干企业的4.81%和1900多家行业规模企业的4.27%。
近几年协会广泛实施了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工作,着实促进了产业群体的整体发展。综合效益、出口创汇的明显改善和提升体现了集群的产业结构、品种档次、经营秩序和对外交往的长足进步与发展。
面对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下调,人工、环保等费用提高的种种变化,行业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加强过程管理,优化工艺流程,节能降耗;调整品种结构,不断开发高附加值品种;提高议价能力,增加效益积累等降本增效措施,保证了行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十个产业集群全年利润增幅达26.17%,应交增值税增幅为25.50%。选择调查60家行业骨干企业全年利润增幅达20.63%,应交增值税增幅为21.48%;1900多家规模企业11月份累计实现利润增幅23.82%,应交增值税增幅为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