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年交易额达到538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江苏省吴江市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盛红明认为,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不断创新的服务理念分不开。近年来,市场管委会逐步完善纺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升专业市场的功能,为吴江纺织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今后,东方丝绸市场将着力打造集商品交易、信息发布、新品展示、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集散、外贸咨询、品牌培育、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努力创建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
创新市场服务理念
东方丝绸市场的周边地区汇集了近4000家纺织企业,具备年产桑蚕丝及涤纶长丝200万吨、真丝绸及化纤面料100亿米的生产能力,是国内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但是在前一时期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其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影响了整个地区产业的升级。
为了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东方丝绸市场于2003年引进了纺织科技中心,为企业提供面料开发、花样设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技术成果转让等一系列科技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支撑,有效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与此同时,市场引进了纺织工业(吴江)检测中心,并与其他检测机构一起形成一个设备先进、技术领先的纺织品检测网络,为市场的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市场管委会着手建设一系列市场信息化服务项目,构筑起一个网络媒体与传统平面媒体相结合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了现代网络、有线电视、报纸以及大型电子显示屏等一整套高效的信息化服务载体,使东方丝绸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全方位、立体化、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市场管委会以电子商务信息中心、纺织科技中心、外贸咨询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对企业实行面对面的服务,增强了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市场管委会的努力下,盛泽地区的纺织企业每年都组团参加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纺织品贸洽会以及美国、欧洲等地区的商贸活动,既为企业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又向海内外展示了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整体实力。在“走出去”的同时,市场还采取“请进来”的形式,经常性地组织“国际纺织品买家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之旅”、“国际采购商务洽谈会”等商务活动和“产学研对接”等技术交流合作活动,为纺织生产企业和国际纺织品买家之间以及纺织生产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之间构筑起商贸合作及技术交流的平台。
创建“纺织贸易第一城”
“经过21年的持续发展,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今后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市场品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引导投资者适应纺织贸易形态的发展趋势,参与新型市场业态的开发建设,推动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变。”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副主任张建坤坚定地说。
力争金百盛家纺城、城市广场等新型商区年内建成开业;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快形成东盛步行街高档商业集聚区;继续发展配套产业,使市场成为盛泽重要的商业中心;加快盛泽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争取今年5月份部分投入使用,年内全部建成……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其他配套设施,推进专业市场的提升和发展。“产品创新与升级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市场提升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盛红明表示,2008年东方丝绸市场将继续发挥“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基地”的优势,继续组织好流行面料的研发与送评工作。此外,市场还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中心作用,努力将市场建设成为国内交易规模最大、商务成本最低、服务最佳、环境最优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交易市场,真正成为中国的“纺织贸易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