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巨头:转战内地市场成共识

  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高涨、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全国2/3的纺织企业挣扎在亏损与微利之间。由于国家相关扶持政策迟迟未出,即使是纺织巨头们对于行业前景也充满了困惑和迷茫。

  5月10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召集了全国家纺业十大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共商对策,转战内地市场不约而同的成为大多数出口企业规避成本上涨危机的应急路径。

  不过,这些经验老道的企业家心里十分清楚——随着国内市场供给的激增,家门口绝非长久的安乐窝。

  家纺巨头的呼声

  “家纺业正经受着一场空前的成本上涨危机。2008年政府会否政策救市、行业能否扭转颓势,我们普遍感到信心不足。”中国十大家纺品牌之一的愉悦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曰兴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与会企业家的观点。

  2008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受到了双重挤压。一方面,棉花(14165,15.00,0.11%,吧)、劳动力、运输、土地、能源等各种成本上涨的压力一起袭来;另一方面,出口退税率从17%已下调到11%,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根据中纺协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近2/3的企业挣扎在亏损与微利之间。其中净亏损企业达11072家,就业员工达三百多万人。

  5月10日,中纺协在潍坊高密召集座谈、共商对策,孚日集团、青岛喜盈门、滨州愉悦家纺、江苏堂皇、浙江洁丽雅、深圳富安娜、南通大东等十家家纺企业的掌门人悉数到场。在他们眼中,中纺协有着准官方色彩、连通着政府和企业。他们盼着通过与中纺协的沟通探寻下半年的政策与行业走势。

  今年3月初,中纺协高层全部出动,前往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山东、福建六省组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国务院。4月22日,杜钰洲会长向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汇报了纺织业的调研情况。此后,中纺协又向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部做了汇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透露,此前与政府的沟通,引起了中央对于纺织业处境的重视,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具体的扶持政策。此次召集家纺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就是为了共同分析家纺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通过企业提供数据、建议和应对方法,作为将来讨论具体帮扶政策的依据。

  由于成本、汇率和出口退税对于产品出口影响更甚,许多出口比例较高的企业叫苦不迭。

  亚洲最大的家纺企业孚日集团董事长孙日贵介绍道,2008年以来,各种成本的高涨使得企业出口数量虽有大幅增长,但利润却大幅下降。1—3月份销售收入12.7亿元,同比15.4%,但利润却只增长了5%。2007年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仅此一项企业就减少利润3000多万元。

  由于去年每吨棉花售价提高了1500元,孚日集团一年需要采购6万吨。这意味着仅原料成本就猛增了9000万元。目前企业共有1.7万名员工,普通工资约为1500元/月。由于同行业薪金的提升,2007年企业的工资涨幅达到了20%以上。2007年,孚日集团被迫两次提价,2008年又提价一次,随即造成了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四月份后订单也呈现下降趋势。

  浙江洁丽雅集团董事长石昌佳表示,公司的土地使用税近年来持续攀升。2006年当地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为3元,2007年就上升到6元,今年又涨到9元。洁丽雅目前总占地面积80多万平方米,每年仅土地一项就要支出700多万元。

  喜盈门董事长纪玉君表示,五十多年来,我国是依靠纺织业用一船船的货换回了大量的美元和半个世纪的顺差。对纺织行业,国家应看到历史上的贡献。家纺行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为国家解决了就业难题。但由于我国只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大量农民工不被计算在内。纺织业出现大面积滑坡,从数据上无法显示出真实的影响。

  多个企业家反映,有些中央政策在地方遇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由于今年国家货币政策紧缩,加之纺织业遭遇困境,银行几乎是对整个家纺业停止了贷款支持。部分企业还提出,当地环保部门的减排标准过高,要求企业污水排放的PH值达到7.5,而农夫山泉矿泉水的PH值也只有7.3。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