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们一直在讲设计,设计和人才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们请两位从人才的角度诠释一下设计如何影响中国,下面有请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院染织系主任霍康教授上台!同时邀请广州源志诚家纺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广东省优秀家纺布艺设计师梁丽韫女士。大家欢迎!先有请霍教授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人才篇
广州美院霍康教授
【霍康】谢谢主持人,各位行业领导、企业老板、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广州美术学院的霍康,我从事所谓人才教育时间不短,今天很有幸参加设计改变中国这样一个论坛。老实说,谈论关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家纺人才的培养,类似这样的话题我听过很多、也讨论过很多。我谈一个别的话题,是不是跟人才培养有关,我不想谈一些宏大的问题,我谈一些具体的小问题,我希望我们每次的讨论都能解决一些问题,即使解决不了问题哪怕给大家一点点启发也是有用的。
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是“设计创新与家纺人才的培养”,谈论这个话题从一句话开始,“院校培养家纺设计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无法满足与高速发展的家纺行业相适应。”我想大家对这句话很熟悉,听的很多、谈的也很多,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培养家纺人才,因为我们专业的目标是家纺设计师这一块,也会涉及到服装面料设计。
在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中国做一个设计师是很辛苦的,可以不夸张地说在世界上做中国的设计师是最辛苦的。作为设计师培养院校的老师也是很辛苦的,有我的秃头作证。我们今天探讨的目的不是发牢骚,而是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大家一起互相碰撞下是不是有一些启发,能有一些好办法拿出来,这个我想了好多年,我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我从助教开始想到现在副教授了也没想明白。
比如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之所以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有那么大的距离,是否因为我们对设计创新的理解上有差距或者说有差异?我个人的理解,我们企业对设计创新概念的理解或者说所谓的设计创新应该是在自己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或者国际上流行的、非常畅销产品基础上的延续。而院校对设计创新的理解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对有效设计方法的表达、系统性的训练,从院校培养角度来说更注重这一点,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差距。就是说到底什么叫创新?我个人对创新的理解起码有三点:一、创新应该是向市场投入一种全新的或者说是独到的、前所未有的一件产品,这是一层含义;二、它也许是发明创造了或使用了一种先进的工艺技术;三、也许它运用了一种新的营销理念。我想最起码有这三点的理解。
虽然说家纺业在短短十五年发展的确实非常快,我刚才那句话里说“高速发展的家纺业”是不夸张的,确实很高速。但是高速的背后就像刚才有嘉宾谈论到的,我们现在说产业升级也好、品牌战略也好,我个人认为这里面是有水分的,我认为中国所谓品牌的战略跟设计创新、现在所提的产业是有所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念。但是我很高兴看到大家有这个意识。这是我刚才提的第一点,就是对设计创新的理解应该是有距离的。
第二、之所以产生距离,我想院校是肯定有责任的。作为一个培养设计人才的单位,他所培养的学生无论进入哪个行业应该是能为这个行业服务、能为这个行业的进步起作用,如果说一个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管他是不是设计师,他到行业服务如果不能创造价值的话,我想这个学校肯定是有责任的,这也是我很苦恼的一点。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稍微展开一下,院校培养的学生为什么有很多企业不满意?首先我想是教学模式的问题,再往往上面推的话可能是中国教学体制的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扩招的很厉害,现在提倡所谓素质教育,我也不知道所谓素质教育是什么,我只知道课程很多,学生四年在学校里学的课程非常多而且时间非常短,我只知道我希望我们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到家纺行业里不会被老板说“你有没有搞错,四年里连这个都不懂。”这个情况确实比较严重。在学术教育、学科交叉情况下作为家纺设计培养所需要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也有一点收获,我们希望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改进、模式的改革,比如说工作室制,我们改变以前以课程制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某一个方向上没有专长,我认为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专业但没有专长,没有专长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安排上的问题,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资源严重不足,学生已经成倍成倍的增加了,师资增加的并不多,教学硬软件的设备也不多,这是影响教学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我想很多企业老板对这个不一定很清楚,换了我站在你那个角度,我也知道大学四年培养一个大学生连这一点都不懂,我可以告诉大家在中国的美术学院里印花设计软件还没有普及,我相信超过一半的学校连印花设计软件的机器都没有摸过。我们说设计院校培养认错应该站在行业的前沿,了解行业前沿的信息、了解他所发生的事情,但是目前在行业里做不到。
第三、信息交流的平台并不对等,这也是院校跟企业产生距离的原因。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明白,企业老板们每年可以出无数次国,对世界行业内发生的事情包括流行趋势你可以掌握的很清楚,但是在院校或者说你们公司的小设计师有这个机会吗?我知道现在很多老板已经很重视这一点了,也会带一些设计人员出国考察、看展会,那可能是停留在主要设计师或设计总监层面,一般的设计师是没有办法。我很羡慕安东尼先生,如果中国的老板说让这位设计师待在欧洲八个月不会回来,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我想他们一定会很高兴,我想下面的设计师一定会赞同我这个观点。
作为一个老板,设计师连这个要求都做不到我可以解聘他。如果我手下有大把的资源,所有的展会我都可以看,可以花几万块钱买几个花样回来,可以收集到很先进的信息,但是哪怕你给设计师传达了也是二手的,信息平台是不对等的。所以我们指责设计师为什么设计成这样的时候,我真心希望企业家们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刚才也有人提出关于设计环境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设计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我是教设计的。是非常恶劣的,我们没有真正的设计,我这话会不会太夸张我不知道,如果不对请大家批评,整个行业的发展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决定在各位老板身上,你们决定了家纺行业的未来。如果各位认为明年还有钱赚,我抄都抄了,或者说国外的可以抄国内的不要抄。我跟企业有一些接触,我也关注行业的发展,我也很着急,以我个人的能量我确确实实没有办法,我现在连教好那个学生的能量都没有,我还是想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广东企业的老板应该觉悟,你们曾经做过一些很好的事情,前段时间关于产权保护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合力的,广东的企业为什么发展到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有危机?与其他企业、和国外其他企业相比你们都不弱,但是没有合力,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韩国、小小的日本可以做的那么强?我昨天晚上聊天到四点,刚才吃饭的时候我们那帮人又聊了一遍,我突然感觉今天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如果在座的有一半是我们教学的、设计师,有一半是企业,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家纺行业不用再谈设计改变什么。
第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距离,刚才我说了院校的资源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埋怨国家的投入不足,我想这无济于事。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不可以算一个数,我们没面投入在设计开发上的经费到底是多少,占利润的百分之几,包括设计师的工资。然后我们再对比一下国外或国内做的比较好的企业,他的研发投入占利润的百分之几,如果目前有超过5%的,我觉得这个老板很值得交朋友。如果是3%都不够或者是1%多的而且这个企业还赚钱,我想这个老板一定是信佛的而且很诚心。
这是我想了多年的四个问题,关于人才设计的朋友,我昨天跟(张锋)说过这样的话,可能是有点气馁的,我个人对家纺行业的未来是不看好的,起码在有生之年。可能与会场的气氛不符,但我们要办下去,每年还要有很多设计师投入到行业,可能很累但还是要干,我不喜欢说那种空话,设计能改变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真的希望今天这个论坛能先改变一下我们自己,改变一下行业的主角、老板们的看法,老板对设计的重新认识。各位老板,对不起,我这话可能说重了(笑)。我先谈这些,有点像牢骚,但我确确实实觉得谈大概念没有用,因为在座的很多老板都曾经给予我们教学很多很多的帮助,可以一点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下面在座的老板,广州美术学院染织艺术系可能就没有了,这么多年来我得到很多老板的支持,跟他们企业也有各种各样形式的合作,包括新教学模式的调整都依赖于这些企业老板们的先知,希望你们在理解我们院校难处的时候、在发展自己事业的时候真的希望中国广东的行业老板们能给自己多一点信心。我认为中国的设计之所以所谓的“落后”,首先因为我们老板的不自信。我举个例子,有一个毕业很多年的学生回来跟我聊天,他说我学设计学错了,好郁闷啊。我说怎么了?他说我在那个老板做设计,他每次都先拿出参考的东西给我看然后再看好不好。有一次说我做的很不错,问我参考哪里的?我说我自己错的。老板说行不行啊,结果就这样枪毙了,我们老板们没有参考不敢用。每年拿了那么多的钱去考察作用在哪里,把我们的设计师放到什么位置,我说话有点激动,因为那是我的学生。说到人才请各位思考一下你们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是需要一个熟练的技工还是一个创新的设计师,千万不要把技工跟设计师放到一起。
我有一个说出去工作老板开800块钱的工资,开1000块钱都不给。我当时跟那个设计师说你不要谈了,你走人,这个老板不值得你跟。我们这个行业相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所谓的环境跟待遇应该是很低的。本科出去给1500块钱老板觉得不错了,给2000块钱觉得很高了,给2500觉得很不错了,这样的环境能吸引什么样的人?其他行业同样一个班的学生可能出去就是2500块钱,这样凭什么去家纺行业。老板会算帐,学生也会算一个基本数,每个月房租700元、吃饭最少500元,我不要活吗?
【嘉宾主持迟宗君】霍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共鸣,大家有什么问题?
安东尼:我是从意大利过来做设计,刚才你说你是老师,我在意大利也做过老师,做老师很难。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想鼓励你一下,我觉得在中国目前是很难,而且大家的意识很难改变,也许他根本不明白你在做什么,你需要平台。
韩雪:中国的老板开始要生存,要吃饭了,最后才有钱请设计。
安东尼:我的意思是鼓励你,现在中国老板的意识也改变了,你当老师的也要改变意识,为什么?中国的市场太大,市场就可以带动经济,带动经济就可以带动设计,这是我目前的看法。你怎么想?
霍康:首先谢谢你的鼓励,我一定好好活下去。
安东尼:给你和中国的年轻设计师们鼓励,我已经很老的了。在二十年前我到工厂打工的时候老板连工资都不付给他,但现在我做到这样钱会来了,是慢慢提升自己,相信自己的设计,对自己充满自信,我一定可以,我是最好的,所以到时候钱也来了、工资也发了。
霍康:谢谢安东尼对我的鼓励。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也许会使大家担心了。回答安东尼其中的一个问题,我正好教书教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看到了家纺行业从头到尾的发展,而且参加了就近这十年的一些工作,我们家纺人才的培养算起来也是从90年代末开始,说起来是梁丽韫这一届开始才真正有所谓家纺人才、家纺设计这一说。中国的设计环境从目前情况看是不乐观的,我刚才也说过安东尼能碰到韩女士这么好的老板,我也想知道韩女士经常出差到什么地方,我也碰到你(笑)。如果中国多一点像韩女士这样的老板,我刚才这番话就不会说。
我也说了活还得干,我也看到我们的设计师工资很低、经常被老板否定,但是我看到这个展会里的很多产品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这个行业还在发展。这个我倒是不担心,我这么说是不是苦肉计,让大家笑一笑引起大家的注意,我想只是起这个作用而已。对所谓的前途我想还是有的,刚才安东尼说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他说不是设计改变中国,而是中国改变设计,这也是中国很多设计人的美好愿望,我也想以这句话结束我的发言,我希望这个美好愿望不会变成梦想,更加不会变成幻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