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到创新北京宫毯需要复辟

  北京宫毯,也称手工织毯,原本只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真正的官坊毯出现在元代。明代建立后,朝廷接管大都的官营织毯机构,为紫禁城织造了大批精美华丽的宫廷毯。清廷入京后,在全面接受汉文化的同时,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出自内廷的图案样稿发放至北京、新疆、西藏等地,由官办地毯作坊或指定艺人织作,北京毯逐步确立严谨、对称、儒雅、祥和的艺术风格。

  由于北京宫毯的构图带有官气,深得朝廷赞誉,一些达官贵人开始效仿,以府邸能铺用北京毯为荣。清朝后期,北京部分民间地毯作坊开始制作北京毯,以满足京官、商贾和文人雅士的需要。到民国初年,北京已成为中国地毯的主要产区之一。

  一个令人堪忧的现实是: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今天,北京宫毯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过去的一些大工厂都不存在了,现在基本上都是个人的。我们原来那些老哥们,基本上都不干了。”说这话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龙冠。

   薛龙冠,18岁就进入北京地毯厂工作,学习图案设计。参加工作不久便开始对北京传统地毯图案进行整理和研究,借鉴国内外染织、服装、室内装饰等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式,使中国传统地毯图案有了新突破。薛龙冠设计的作品清新明快、具有时代气息,为北京地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新样式、新类别、新品种起到先导作用。

  干了五十年地毯,薛龙冠对这个行业的传统、技术和市场变化了如指掌,他带过很多徒弟,现在的徒弟是他儿子。这很难得,包括工艺美术大师在内的许多业内老艺人,都不太愿意让子承父业,很大原因就是他们知道干这行苦。

  很多人认为北京地毯的图形主要是“四菜一汤”式的,就是地毯的四个角有花样,中间圆图。薛龙冠说,北京地毯有更多内容,不为外人所知。现在生产的产品样式就更丰富了。由于自己本身就是高动态设计的专家,现在,薛龙冠正带领工作室的人吸收各个朝代地毯的经典纹样,创作出一种古文式地毯,给地毯发展又增色不少。

  北京地毯的发展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地毯厂较多,到公私合营后,这些厂就给合并成了北京地毯总厂。总厂就设在安贞桥附近,现在已经被商业开发,只剩下一个办公楼了。

  刚进这行时,薛龙冠也是跟师傅学徒,有辛苦汗水,也有难以言表的快乐。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最早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国内地毯行业目前唯一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工艺美术行业最好的时期。厂里工人的奖金,比社会其它行业要高出许多。那时大师的职称是和工资挂钩的,他的工资是220元,比党委书记拿的还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地毯和整个工艺美术行业行业开始慢慢走下坡路,工人们都下岗了,工厂基本上已经停顿。

  薛龙冠在为北京地毯业曾经的辉煌感叹之余,也认为,那时的体制有很多弊端,其中一点就是对创作有很大限制,那时他就提出过,地毯抓质量要抓工艺技术质量和艺术质量两方面。但那时的领导多是外行,说不通,只能按领导的指示办。

  更令薛龙冠痛心的是,工厂倒闭后,领导让人把厂里的许多图纸都当废品卖了,那是几代人的心血啊!

  对比过去的国营管理体系,薛龙冠认为现在的民营体制非常有利于工业美术业的发展和创新。过去国营厂里的技术科、质量科一大堆,有技术的人不在技术科,管质量的不懂技术,谁也抓不了工作。现在地毯产品的质量为什么比以前好?这是企业体制的优势。

  薛龙冠戏称自己又回到了地毯制作的作坊时代,只是这个作坊是在一座现代公寓里,全然没有旧式作坊的影子了,经营方式也当然要比原来的作坊更具规模。

  工艺美术行业过去一直算是冷门行业,跟老百姓的生活无关,地毯产品几乎都是外销的。现在地毯的内销比外销要好,差不多要占到全部产量的90%以上。而且对地毯的工艺质量、艺术水品都非常高。薛龙冠说,现在我们搞的最高档的是丝毯,卖得很好。

  过去出口的地毯主要以花卉图案为主,是外贸部门定的,生产厂家并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现在,国内需要什么样的地毯,薛龙冠都很清楚,老板请他来干就听他的。比较烦人的是,市场上仿制或侵权的地毯产品太多了,薛龙冠他们正在跟侵权人打官司。

  薛龙冠很看好地毯业的前景,他认为,因为有市场,有销路,这个行业就不会倒。他甚至觉得中国的地毯企业以后会给国外一些企业提供设计,或者带着图案去订货,然后带回来再销售。中国的地毯商人不就是当地国家的外商了吗!

  事实上,工艺美术的传承到了薛龙冠这代人,已跟前辈不太一样,他们都有文化水品和专业知识,接受新鲜事物较多,理解也较快。而他们的前辈至少在当时中国的大环境下,受视野范围限制,思想较封闭。但薛龙冠这代大师也都感到身上的压力很大,现在工艺美术行业的救赎力量还是薄弱,应大量培养图样人员,搞设计,创作的人才。市场经济是以质论价,好东西就得卖高价。可没了技术含量和艺术水平的提升,这个行业就会在市场的冲击下萎缩,这很危险!

  “这个行业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没有止境。”薛龙冠说。

  从传承到创新,北京宫毯需要复辟的还是真正的手工工艺。这也是传统工艺美术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