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完成后运往市内销售
2009年2月13日,深圳郊区的荔枝林里发现许多“黑心棉”加工作坊。宝安区宝石路旁、方圆约两三亩的果林里,聚集约20家黑心棉加工作坊。他们将收购回来的旧棉絮棉被,通过简单加工包装,使其外表变成新棉絮棉被、棉垫,然后,运送给设在附近一些工业区的小商店,廉价销售给一些务工人员使用,从而获取不良利益。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工商所接群众举报,称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附近有人生产加工黑心棉。执法人员迅速赶至现场,在郑桥村周胡倪湾一民宅内,弹棉花的机器发出闷响,3名工人戴着口罩忙个不停,棉絮四处飞舞。
该民宅共有三间,一间为操作间,一间堆放成品,一间存储原料。执法人员撕开成品棉被,发现里面塞满了黑色发臭的烂棉花,这样的烂棉花很容易让人患上皮肤病。
据当事人辛某交代,他来自浙江,去年11月租房在此从事棉花加工,未办理任何证照。从武汉某厂以800元的价格订购了一吨烂棉花后,他用好棉花蒙面,在民工上岗、学生上学之际,以每床8-10元的价格出售给附近的民工和学生。
执法人员当场查扣130床黑心棉,并将机器和部分原料封存。
黑心棉被
成本极低利润惊人
一位经销正规棉制品的店主感叹,黑心棉被成本极低而且利润惊人,每床不到10元,却可以卖到二三十元,。他说买这种棉被的大多是在外打工者,因为经济能力、流动频繁等各种原因,他们买被子时只图便宜。现在相关部门对高校被褥把关较严,虽然影响了部分销路,但销量依然可观,旺季时每天能卖几十床。
什么是黑心棉?
所谓黑心棉是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的原料的俗称。
是指用其生产加工的产品不符合GB18383-2001要求的物质。包括:纤维性工业下脚料、医用纤维性废旧物、再生纤维状物质、废旧服装及其它废旧纤维制品等。因为这些物质有危及人体健康的不合理因素,所以一律严禁用于生产加工絮用纤维制品(包括以絮用纤维为填充物的床上用品)。
如何辨别黑心棉?
辨别误区
消费者辨别一种絮用纤维制品(包括床上用品)中有无黑心棉,首先要走出以下3个误区:
1、认为絮用填充物颜色不黑就不是黑心棉;
2、认为絮用填充物卫生合格就不是黑心棉;
3、轻信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的种种宣传。
少数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常常宣称自己产品获得过XX认证标志或名优标志,符合XX行业标准,全国许多同行企业都在执行这个行业标准等等,消费者面对这样的宣传一定要审慎行事。这里所说的行业标准是1999年颁布实施的轻工业标准,该标准对絮用填充物未作详细规定;而2001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对絮用填充物却提出了严格要求。少数企业为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全然不顾消费者的利益,故意回避严格的国家标准而只执行一般的行业标准。由于消费者不了解情况所以极易受到蒙蔽,结果往往是花了高价却买到劣质产品。
辨别原则
辨别黑心棉最重要的决定性原则是:看产品的填充物中是否使用了禁用原料。用了必然有黑心棉,没用则自然没有黑心棉。那么什么是禁用原料呢? GB18383-2001《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的配套规定,《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中列举以下四种物质为禁用原料:
1、纤维性工业下脚料
纤维加工、服装加工、其他纤维制品加工中的下脚料。包括棉短绒、不孕籽回收棉、落地棉、废纱、边脚料等。
2、医用纤维性废弃物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过,不应再重重复使用的各类纤维制品。包括:已用过的脱脂棉,脱质纱布等医用敷料,应淘汰的医患人员衣物,絮用纤维制品及其他纤维制品。
3、再生纤维性物质
将工业下脚料,回收废旧服装及其他废旧纤维制品等进行斩碎、开松、漂洗等方式简单加工的絮状纤维物质。
4、废旧服装及废旧纤维制品
因穿着使用或存放一定时间以后,已丧失或降低原使用价值被淘汰、丢弃的服饰絮用纤维制品及其他纤维制品。
黑心棉的危害
黑心棉的主要危害在于短棉絮超标以及原料中掺杂工业废料。
短棉絮是指长度不超过16毫米的纤维棉,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穿透棉产品的面料飘浮于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能诱发哮喘、呼吸道等疾病;工业废料是指纺织厂、制衣厂在生产过程中用剩的下脚料。
另外,旧衣服、用过的棉胎等生活垃圾加工出来的“再生棉絮”一般也被列入工业废料行列。这类劣质棉类制品由于未经严格消毒,很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人的皮肤接触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轻则出现红色斑点,感觉瘙痒,重则会导致牛皮癣等皮肤顽疾,甚至产生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