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产品入乡难随俗

  持续火爆的外贸大集让身处寒流中的外贸企业感受到了初春的暖意,在外贸大集上赚了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希望和信心。外贸商品为什么这样热、是否所有外贸商品都能成功内销、外贸企业还有哪些出路?从今天起,记者将带着您去“赶集”,并解读“外贸热”。

  “虽然质量很好,但号太大了,家里没有人这么大脚,要是能小一号就好了。”昨天,一位市民在金源燕莎MALL外贸大集上对一家公司生产的袜子非常感兴趣,但因为尺码不合适而放弃购买。尺码不合适、使用方法与国内消费者习惯不同、没有中文说明,这些问题成为消费者在购买外贸商品时的顾虑。一些外贸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要想“入乡”,必须得先“随俗”。

  尺码差异

  产品多适合欧洲人

  存在尺寸差异的产品除了袜子,还有鞋、围裙、床上用品等。在上周开始的第二期外贸大集上,多家生产纺织类产品的山东外贸企业都带来了出口的床单、桌布、围裙等产品,但记者发现,其中很多产品的尺寸都跟平时见到的不一样,比如床单和被罩是2.5米×2.5米规格,袜子号码为47号,围裙肥得能裹住两个人。山东千榕家纺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床上用品是出口欧洲的,欧洲人体型比较大,床单一般规格是2.5米×2.5米,有些甚至是2.7米×2.7米,而国内大多是1.8米×2.2米。华堂商场在昨天与山东外贸企业进行洽谈时对丰怡家纺的围裙产生浓厚兴趣,“现在卖的一半都是素色的,他们的产品有图案,而且便宜,才10块钱,但就是尺寸太大了,不适合中国人。”

  习惯差异

  俩油壶卖到500元

  除了尺寸大,一些准备内销的外贸产品可能还要让消费者转变观念才能找到销路。北京源鑫高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永杰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涉及各种清洁用品,但国内国外的习惯有很大差别。他举例说,欧洲人把清洁布的用途分得很清楚,擦筷子的绝不会用来擦桌子,甚至还有专门擦房屋外墙的,这种卫生概念中国人就很难接受,所以他们在展会上重点推广的是“万用清洁巾”,“你用它擦什么它就是什么。”记者在青岛山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展位上看到一种油壶,可以精确量出每顿饭所需要的油量。公司经理王群告诉记者,这种产品在国外是一盒两个一起出售,售价将近五百元,“国内消费者接受起来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推向国内可能得变成单个包装。”记者还在外贸大集上看到,不少外贸产品没有中文说明,一些来赶大集的老年人对此颇有微词,“他们太忙,也没时间解释,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观念差异

  要“入乡”先学“风俗”

  由于内外贸经营模式和结算方式存在差异,不少外贸企业虽然有心“回乡”,但并不了解“风俗”。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外贸产品更快进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北京市商务局对外贸企业进行了培训,请零售企业“传授经验”,给他们介绍了内贸市场的运作规律和经营模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参观外贸大集时表示,从观念上就应该取消内贸外贸之分,无论是内贸企业还是外贸企业,都是面对着同样开放的国内外市场。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