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一些生产羽绒制品的企业在欧洲市场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寒流”:部分欧洲消费者开始抵制中国企业生产的羽绒制品。事件的缘起是瑞典一家电视台连续播放了一档名为“冷酷的事实”的节目,部分中国企业“活拔绒”的场景成了当地消费者抵制中国羽绒产品的理由,占世界羽绒及其制品70%供应量的中国企业开始风雨飘摇。
瑞典TV-4 Kalla Fakta(冷酷的事实)播放的“活拔绒”电视节目公布了34家“承认”生产或销售活拔绒的企业名单,有16家是中国企业。节目称,90%的受访供应商承认生产或销售活拔绒产品,并推测羽绒制品中“50%~80%的羽绒来自活拔”。这家电视台还预告,将播出关于中国活拔绒的节目。
这期节目在当地掀起阵阵波澜,一些消费者则因活拔绒存在虐待动物的可能,开始抵制羽绒制品;瑞典部分商场售出的羽绒制品被要求退货;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宜家公司对外宣布,近期从宜家全球连锁店中购买了羽绒制品的顾客均可退货;众多国际采购商和经营商都纷纷表示,要重新考虑未来的采购计划。
据调查结果显示,被报道的中国羽绒工业协会13家会员单位近年均未向瑞典等国出口活拔绒及其制品。此外,由于活拔绒价格较普通绒高,如果不是客户要求,中国企业是不会主动销售活拔绒及其制品的。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高级工程师王敦洲反复观看节目画面后表示,这完全是一种炒作,不光拔绒的姿势与技艺不对,哪有把鹅拔光成“铁公鸡”的做法。
安徽鸿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羽绒销售部经理何荆桥、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应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活拔绒现象在当地早已不存在了。作为羽绒企业,他们不清楚瑞典电视台播放“活拔绒”节目的目的是什么。
电视节目中公布的另一个企业、浙江三弘集团已就“活拔绒”的报道向瑞典电视台提交了律师函,希望用法律武器扞卫自己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