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进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来说,如何努力甩掉身上的“盐分”,让“海归”身份变得更为本土化?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如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这样困惑的企业不在少数。
有125年历史,一套床品价格在5000元以上的派赛菲特公司,是国际化的床品生产商。早在1997年,公司就在杭州设立了OEM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北美,那个时候,公司仅仅把中国视为制造业天堂。
但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派赛菲特开始将中国和亚太地区视为销售的新兴力量,并在上海组建派赛菲特国际公司,负责国内市场的开拓。
如今的现状是,国内家纺市场相当分散,即使是领导品牌,几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足10%,中小企业的竞争更是趋于白热化。国内消费者对派赛菲特品牌的认知,也是一片空白。目前,公司经过国内零售市场小型的试水,希望将产品定位在高端,通过借助合作伙伴建立渠道。不过公司对国内的零售市场仍处于分析摸索阶段,眼下仍未找到一个“能够保证成功”的零售模式。
如何用枕头和被子攻陷你温暖的床铺,这是派赛菲特的困惑。事实上,对于部分之前主要将中国视为制造基地的跨国公司,在这个市场内卖出更多的产品,将成为过冬的绝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