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产业是余杭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10%以上,但因意识薄弱,长期以来少有企业申请专利。沉闷局面在2009年以“井喷”方式突破:有3家家纺企业当年专利授权量突破百件,而余杭全区专利授权量达1759件,同比猛增117.2%,名列全市第2位。是什么原因,让余杭摇身一变成为知识产权大区?
2008年,余杭区委、区政府设定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强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政策保障、平台建设、宣传培训、科技合作、专项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和引进专利技术成果,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引进、培育、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提升之道。
创新政策更多保障。余杭制订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相关政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完善和出台,从根本上保障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推进。2009年,全区发放企业职务发明和政府奖励资助款430多万元,受资助企业和个人达到118 家(名);创新平台更为突出。加大对余杭经济开发区、余杭创新基地和余杭(仁和)先进制造基地等三大创新平台的专利宣传培训与经费支持力度,2009年三大平台专利授权量达到960件,占全区专利授权总量的一半多;创新服务更加到位。针对性地组织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对象、“1356工程”培育企业对象为主的专利知识培训,引导企业健全专利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2009年新增的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都是通过自主培育取得专利;
此外,余杭还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和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作。继通过市专利试点区中期考评后,立即开展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全年新增专利示范企业32家,“诺贝尔”、“兴源过滤”被认定为国家级专利试点企业,全区专利试点示范企业总数突破100家,列全市首位。截至2009年底,新增专利零突破企业68家,全区专利企业总数达到了353家。
2009年,余杭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五领先、五突破的良好局面:专利管理、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专利工作综合水平、专利申请与授权量指标、镇乡和工业功能区块专利保护工作省市领先;国家级专利试点企业零突破、专利授权量增长幅度突破100%、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件、专利试点示范企业突破100家、余杭经济开发区和奥坦斯布艺专利授权量分别突破400件和200件。余杭知识产权能力的有力提升,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积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