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抓有效投入蓄发展后劲
总投资2.5亿元的鑫海绿色制冷剂项目正式投产,总投资1.2亿元的中联风能机械新厂区竣工,金轮科创投资3亿元的3万吨特种钢丝和纺织梳理器材技改扩能项目全面启动……今年以来,海门市着力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抢抓有效投入培育增长后劲。1-2月,该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18亿元,同比增长24.6%,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 62.4亿元,增长67.54%,增幅居南通县(市)第一。
创新举措。该市在精心打造海门港工贸区、海门工业园区、滨海新区、临江新区“四大增长极”的同时,合理区划调整,将园区与所在乡镇归并发展,把乡镇为园区引进超亿元项目纳入年度项目建设目标考核,对骨干企业在园区的新投入、实施的新项目,市财政给予资金奖励等实质性的扶持;对入园项目实行环评把关制,对已建能耗企业实施转型升级督查制,全面确立科学投入导向。截至2月底,海门已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83个,70%以上大项目集中园区发展,实际完成投资31.62亿元,同比增长29.4%。
放大优势。去年以来,海门筛选了一批投入大、产出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作为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并以龙头带动形成集群发展。联海生物致力打造百亿元循环经济产业群,先后有投资2600万元的谷朊粉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二氧化碳回收项目、投资超亿元的热电联共项目等相继投产或开工建设。海门工业园区以250家规模以上家纺企业为龙头,带动1400多家家纺企业集聚发展,目前,产业群年总生产规模超过500亿元。
加大技改。新玮镍钴公司以改进生产工艺抵御金融寒流,让产能全面释放,去年销售突破2亿元,今年公司又投入1150万元,升级了设备,1-2月实现销售收入6881万元,同比增长147%。亚光电子年均支出400多万元用于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使产品及时升级换代,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电子产品生产厂家的固定供应商。1-2月,该市以新能源、新装备、电子信息为代表的83个高新技术项目完成投入8.2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