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家纺产业花开埠口港

  日前,记者在文登市埠口港下埠前村一个玩具加工点看到,30多名农村妇女正在为海贝尔工艺品有限公司加工小型布绒玩具虎。62岁的董大娘高兴地说,她们不出家门就能打工,每月都有千元左右的稳定收入,一边说笑一边干活,好不惬意。

  “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闲置厂房多,这都是农村发展手工制作的优势。引导企业到农村设立加工点,既缓解了企业的招工难题,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举两得。”埠口港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威海海贝尔工艺品有限公司原来设在镇驻地,招工难一度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但是自从在下埠前村设立了这个加工点,企业生产就非常稳定了,该企业目前正在考虑在周边村多设立几个这样的加工点。

  在张家埠村,一所废弃的小学校舍成为环宇抽纱厂的厂房。在厂区的包装车间,记者看到,20多名工人正在对棉被、床罩等床上用品进行检测包装。负责人张女士说,他们的产品绝大部分的出口到亚欧等国家或地区,这批床上用品全部出口韩国,每接到一笔订单都要从周边村雇佣一大批工人。由于从事家纺产业的农民工素质高,再加上该厂厂房及生产设备等基础设施完善,他们每笔订单都能如期交货,并且每批货物都能顺利通过各项指标检测。

  在上埠前村东南侧,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几台大型电脑绣花机正在轰鸣。该加工点加工的这批货是芸祥的床上用品。负责人王先生说,一台大型电脑绣花机长9米左右、宽3米左右,2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仅可以安放4台,在城里或者镇区仅厂房租金一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据了解,这个厂区所在原址几年前还是该村一个柴草和垃圾堆放的地方,王先生将其建成厂房,既改善了环境,又创造了财富,今年他又购进了2台电脑绣花机,进一步扩大了产能。

  “虽然我们埠口港仅有海贝尔工艺品厂、环宇抽纱厂等几个较大规模的家纺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规模和产销量都非常可观,整体带动效应已经形成。再加上我市是著名的鲁绣之乡、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群众有从事家纺行业的传统,利用农村资源发展家纺产业基础牢固。目前,众多个体业户成为港区及各大家纺企业分散加工点,这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埠口港管委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埠口港的张家埠、上埠前、下埠前、上冷家、下冷家、嶅山和卧龙等村都引进数个家纺加工点,并呈全面开花之势,今后埠口港将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个体家纺加工户的生产积极性,上家纺、搞加工,形成骨干企业膨胀扩张、个体业户炕头创汇的大气候,走出一条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