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国棉纺织产业的大好形势,农发行开始重新审视棉花信贷措施,决定加强行业研究和市场分析,努力防控系统风险;继续优化客户结构和贷款结构;加强客户监测和风险排查。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期棉花市场价格继续向高位迈进,纱线价格也大幅飙升,不少到棉纺企业订购、提货的客户甚至排起了长队。面对陡然转好的棉纺市场,农发行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棉花信贷措施。
据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近期组织人员对棉纺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召开了包括江苏、浙江和山东等8个省区部分棉纺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分析。参加座谈的企业代表认为,国内棉纺织行业目前已实现了较快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农发行须进一步强化对棉纺织行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从宏观数据看,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及内销都呈强劲增长态势。出口方面,2月份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126.38亿美元,同比增长89.56%;1月至2月份实现出口2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内销方面,2月份实现服装鞋帽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亿元,同比增长58.4%;1月至2月份实现1105亿元,同比增长23.3%,高于社会平均5.4个百分点。
从企业反映看,今年以来企业订单应接不暇,开工充足,产品供不应求,产品价格快速上涨,销售利润率明显提升。企业普遍认为,当前棉纺织市场行情甚至超过了历史最好年景。
纱线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企业销售利润率较高。今年以来各品种纱线价格出现了普涨局面,棉纱价格每吨上涨了2000元至2500元,远高于棉花每吨800元至1000元的涨幅,企业盈利空间大幅提高,普遍反映销售利润率都在10%以上,个别企业每吨纱线纯利高达万元。
企业订单和开工充足,产销两旺。今年春节后棉纺企业开机时间比往年早6天至10天,且当前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开工率100%;企业的订单充足,产品供不应求,部分企业接单议价能力增强,开始有选择地接收订单。
企业家信心增加,扩充欲望增强。大多数企业对后市信心很足,认为这种繁荣状况至少会持续半年以上。基于对市场行情的乐观判断,一些企业表示出对上固定资产项目、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棉纺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794.19亿元,同比增加11.25%,施工项目总数为2529个,同比增加6.84%。
调研显示,国内棉纺织市场回暖,其原因在于: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消费需求逐步回升,当前欧美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库存很低,外需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二是原料市场价格的上涨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纺织品服装市场的火热,并且当前国内棉花供给紧张,市场各方对棉花及下游纺织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比较强烈,推动了纺织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和销售价格的提高。
三是南方相当一批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关停倒闭,从而减少了纺织品服装的市场供应量。
四是国内CPI指数自去年11月份转正以来,上涨速度超过预期,社会通胀预期日益强烈,也加大了下游市场的购买欲望。
五是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保持稳定,基本上在6.81元至6.85元的区间内运行,汇率的稳定保持了国内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
近几年来,棉纺企业贷款业务已成为农发行棉花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棉纺织产业的大好形势,农发行日前决定在棉纺信贷业务方面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行业研究和市场分析,努力防控系统风险。加强对棉纺行业运行规律的研究,高度关注行业市场景气变化;科学制定棉纺信贷业务发展目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规划及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做好全行棉纺信贷业务布局。
二是继续优化客户结构和贷款结构。利用有利时机,抓好结构调整,优化结构。维护好现有优质客户,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信誉良好、有独特技术和成本优势、管理和经营水平高的优质企业,发放一部分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发展优质客户,对技术水平先进、管理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并能够落实农发行贷款风险防控措施的客户给予积极支持。采取有进有出策略,坚决淘汰一般客户。
三是加强客户监测和风险排查。定期开展棉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贷款运行情况分析,通过认真核实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构成、库存、订单、应收账款、资金周转等情况,分析企业盈亏情况和持续经营能力。加强企业资金链的分析,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变化,合理设计农发行贷款方案,控制贷款风险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