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企订购外棉热情高涨

      6月份以来,国内涉棉企业打破常规,积极签订远月外棉供应合同(船期集中在10、11月),一方面是纺织企业要在年底前把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用完;另一方面是目前美棉、中亚棉、西非棉及巴西棉的长势非常好、天气情况理想,皮棉质量预期有较大提升。截至7月19日,SM级外棉的港口净重报价集中在85-90美分/磅,通关后人民币价格在16000元/吨左右(自带配额),而目前郑州期货和商品棉电子撮合盘面价格仍在16400-16700元/吨,国内外棉花的价差在1000元/吨以上。

       2010年美棉新花将于9月份开始采摘并于10-11月集中上市。不过,受加工能力和装运能力的限制,7月中旬以来国际棉商销售比较谨慎,一般不敢保证新棉在今年11-12月到港(美棉到达中国主港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部分国内棉纺厂转而签购西非棉及少量巴西棉。市场上澳棉基本没有报价,一是国内澳棉的用户非常稳定,签约订购大多在5、6月份完成;二是是澳棉对外采取提前预订,大部分新棉刚开始种植就销售一空了,价格随市场波动而调整;再者澳棉产量仅几十万吨,而操作澳棉的国际棉商可谓众多,“僧多粥少”的状况突出,新棉一经上市即被多渠道分流。

      印度棉方面,虽然印度政府仍没有明确表示自2010/11年度取消棉花出口禁令,而且征收2500卢比/吨关税的政策也未调整,但大部分棉商认为2010/11年度印度棉花将大丰收,而印度国内棉花消费量约420-440万吨,约有150万吨以上的棉花需要出口,因此仍有一定数量的国内棉纺厂同国际棉商签订印度棉采购合同。具体做法是,首先不明确成交价格,而是随国际棉价的波动而调整,因为印度出口税收和籽棉收购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对装期各承担一部分风险,而不是完全由卖方解决,因为印度棉装运政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无限期推迟装运对买卖双方都是损失,10/11月份的船期被推迟到12/1月并不鲜见;再次,合同加大对买卖双方的约束,一旦印度棉出口做出税收调整或推后装运,任何一方不能轻易取消合同,而是共同协商解决,保证买卖交易有序进行。据了解,目前外商2010/11年度SM、M级Shankar-6的报价集中在84-88美分/磅,成交价略低1-2美分/磅,国内棉纺厂订购的热情逐渐高涨。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