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需求前景有利支撑,14日ICE棉花期货再次触及涨停后从高点回落,主力3月合约上涨3.52美分,最终收于1.4449美元。基本面上,据业内人士消息称,印度棉出口政策暂不延期,该国政府将在23日再行开会研究。此前预计12月15日前已登记出口棉花装运或仅能完成50%。此外,其他出口国的装运情况也不容乐观。象牙海岸政局动荡不安,很可能影响到西非棉的装运,而澳大利亚的物流体系备受压力,导致USDA在12月份月报中将澳棉出口量调减了10.9万吨。分析师称,供需紧张或将继续支撑棉市维持高位趋势。
据了解,目前多数棉农依然惜售,棉商收购积极性有所提高,棉花现货成交量略有放大,价格小幅上涨。不过纺企购买积极性一般,大厂不肯提价,小厂维持小批量采购。籽棉收购价格继续小幅上调,但棉花质量下降,收购价多在5.4-5.7元/斤左右。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监测,截至2010年12月10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96.4%,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籽棉交售率(占已采摘的比重)为83.0%,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从财政部获悉,自2011年1月1日起,继续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实施滑准税,税率维持不变。分析师认为,目前市场在供需上仍处于较紧张状态,短期看棉花价格依旧易涨难跌。
宏观经济上看,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12月14日在发改委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2010年中国CPI升幅将超过3%,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CPI控制目标则在4%左右。明年将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其中包括强化价格调控监管,稳定价格总水平。央行公告显示,12月14日,1年期央行票据继续以10亿元的地量发行,且发行利率连续第五周持平于2.3437%。尽管11月CPI涨幅再度创下年内新高,但在央行继续倚重准备金工具以及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维持稳定的背景下,机构对年内加息的预期已经有明显下降。
据中国天气网15日报道,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未来24小时,安徽南部、浙江中南部、江西大部、湖南中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有大雪,积雪深度将达4~10厘米,其中,湖南南部、江西中部和东北部、浙江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雪(10~15毫米,局地可达2 毫米,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将达10~16cm);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东北部和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还将有大雨。连日来的雨雪天气对棉花运输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综上所述,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基本面的导向再次占据上风,政策控价压力虽然依旧存在,但已然没有先前那样猛烈,棉市的焦点再次回到供需上。分析师翟乃刚认为虽然目前政策压力仍为完全消除,但市场在美棉库存锐减,印度棉出口政策频变,中国需求持续旺盛的前提下,中期棉花价格仍有沿区间震荡趋势走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