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度以来,棉花价格一路攀升,涨幅高于其他农产品,黄河流域最高达到15元/公斤左右,长江流域最高到14元/公斤以上,新疆自治区也接近15元/公斤。虽受天气影响单产不高,但由于价格涨幅大,棉农收益不错,种棉积极性较高,新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将有所增加。但由于去年11月以来棉花价格波动较大,部分棉农犹豫徘徊情绪加重,等待今年开春的价格再做最后决定。
调查显示,黄河流域预计植棉面积增幅4.2%。被调查户中50.2%的棉农保持植棉面积不变,环比增加1个百分点;24.4%的棉农准备增加植棉面积,与去年11月的调查基本持平;山东、河南、河北部分棉区在棉花结铃吐絮的关键期遭受阴雨寡照、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棉花受灾较重,个别棉农棉花绝收,损失惨重,丧失了植棉热情,17.2%的棉农准备继续减少植棉面积,8.18%棉农仍在观望徘徊中。棉农反映,如果今年开春棉花价格低于12元/公斤,将改种辣椒、大蒜等经济作物。
长江流域棉农在棉价高峰期售出大半,收益好于其他农产品,棉农对种棉比较积极,预计植棉面积增幅11.5%。被调查户中,准备增加面积的户数占38.5%,7.5%的农户徘徊观望,43.0%的棉农维持面积不变,9.6%的农户仍准备减少植棉面积。
新疆棉区棉农采摘交售较为集中,棉花价格下跌前已交售了大部分,加之前期新疆价格一路领涨,棉农总体收益较好,种棉积极性高,预计植棉面积增幅14.7%。其中北疆增幅相对较大,南疆由于受灾较重,而且套种面积较多,增幅不明显。被调查户中,准备增加面积的占43.5%,为全国最高;保持不变的占48.4%;徘徊不定的棉农占7.5%;另有不到0.7%的棉农准备减少植棉面积。
与此同时,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尽管2010年种棉收益高于粮食400元/亩左右,但由于种棉花费工费时,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德州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常年植棉面积200万~300万亩。2010年该市植棉面积仅有155万亩,比上年减少32%,成为近11年来面积最少的年份。8月上中旬,当地发生持续大范围高强度降雨及连阴天气,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棉花单产仅有410斤,比正常年份减少20%以上。
2010年德州市棉花大幅减产,但价格较高,棉农收益增加。据估算,种棉比种粮食每亩多收入398元。但如果种棉花较多,雇人拾棉,扣除雇人费用约200元(每斤平均0.50元),比种粮多收入200元左右。种棉花费工费时,优势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