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广州口岸进口棉花不合格率达九成之多引起广州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
仅2011年第一季度,广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进口棉花57批、1.43万吨、货值3432.35万美元。查出不合格进口棉花52批、1.38万吨、货值3293.17万美元;短重57批、181.45吨,平均短重率为1.27%;批次、货值、短重不合格率分别为91%、96%和100%。
进口棉花既是法定检验商品,又是凭CIQ证书结算的商品。广东口岸作为我国进口棉花的重要口岸之一,如何扭转在进口棉花贸易中存在的高订低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短重、缺包、烂包等混乱现象,广州检验检疫局结合辖区进口棉花的实际现状,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对进口棉花的检验监管。
境外备案与信用评估齐抓,遏制掺杂使假现象
该局以备案登记、信用评估为手段,对进口棉花质量实施严格监督管理。一方面,通过及时上报辖区内进口棉花违反评估准则要求的典型案例,在检验监管中如发现未登记的境外供货企业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确保国家质检总局境外棉花供货企业备案登记和质量信用评估管理制度在辖区内的贯彻落实。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对A、B、C信用层级的境外供货企业的进口棉花,实施不同的检验和监管措施,敦促境外企业保证供货质量。
另一方面,该局通过加强与棉花贸易公司和用棉企业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做好信用评估管理措施的宣传及贯彻工作,及时收集信息,第一时间将境外供货企业登记备案情况通知企业,为企业提供政策及信息导向,并建议企业选择已登记信用等级高或虽未登记但信用好的境外棉花供应商。据了解,实施境外棉花供货企业备案登记和质量信用评估管理制度,对境外少数不法供货商起到了教育和警戒作用,进口棉花掺杂使假的现象得到较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