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近日,笔者在参加某个家纺活动时,就家纺企业的设备管理和用人问题与业内知名的几位专家学者展开了交流。闲谈中,一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说起了他在江阴参观某个毛纺厂的经历,他说:“现在很多企业都说招工难,而这家毛纺厂虽然工人不多,但却并不存在缺人的问题。”

  据他介绍,金融危机爆发后,该毛纺厂的负责人便到欧洲各国的纺织工厂低价购买一些旧的纺织机械。在这些纺织器材投产使用后,他严格按照欧洲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进行使用和维修,坚持一个月一检修。对于一些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更换的零件都及时更换,即使该零件仍然能用。而为了降低零件的更换成本,他在国内找到了一家能够生产替代原厂零件的纺织机械工厂,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机械设备的增加为企业减少了用工的人数,如此生产运营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些纺织机械在经过精心的使用和定期的维修后,使用寿命增加了许多,虽然定期的保养与维修增加了一些费用,但是与节约下来的用工成本相比,相差巨大,而且也为企业省去了招工难的问题。

  现在,许多纺织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都将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提早“退休”,而添置新设备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数目。于是,许多企业开始增加用工人数。

  目前,家纺企业工人的月收入一般是2500元左右,有些企业在生产旺季还常常面临“有价无人”的局面,使接到手的订单轻易地飞了,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能够尽快生产,不惜花高价雇佣工人,但最后结算下来,企业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来付了工人工资,利润所剩无几。

  江阴毛纺厂的做法为众多纺织企业开启了一扇破解“人海战术”的大门。随着纺织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机械设备在现代化纺织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纺织企业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如此,才能使企业从“招工难”的困境中真正走出来。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