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挣扎时刻 内忧外患挤压生存空间

  徐而至的春日非但未能驱散这个寒冬的阴霾,相反,寒意似乎愈发肆虐。
  
  在历经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等各色危机的层层洗礼后,中国经济虽然一定程度上已化解了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坎坷甚至跌跌撞撞的前行仍是众多外贸企业生存的现实。
  
  围绕行业的走向,外界的预测从未停止,行业内的抗争亦周而复始。而就在我们这组《外贸寒冰》的专题实施之时,海关总署的最新消息显示,今年2月,中国贸易逆差高达近314.9亿美元,创下近10年来的单月逆差新高。
  
  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内,如若外部环境无明显改观,政策引导无明显递进,那么,更多的外贸企业仍将面临陷入或生或死的泥沼。
  
  当小范围利好消息的“螳臂”无法阻挡装载行业重压的“大车”,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便迈入了又一个“生死时刻”。
  
  就企业自身而言,当订单利润维持在7%以上的设想成为一种奢望,在外部市场需求低迷、人民币汇率、成本上涨等问题困扰下,“我们很难期盼今年这个行业的春天。”这是山东兰骏集团有限公司的一高管的话语。
  
  生死时刻
  
  2012年3月7日,周村盛铭纺织院内,总经理周新一脸凝重。
  
  一旁的办公桌上,放着贸易部去上海参加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华交会”)的成果,“没有一个订单,连名片也是个位数。”周告诉本报。
  
  上述结果显然让带队的总经理助理失落而难堪,“去年人少,今年基本就没人……”
  
  作为年内首个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华交会5日在上海落下帷幕。华交会以展销纺织类等轻工商品为主,一直以来都是这个行业出口的“风向标”。“但从现在的结果看,开局砸了。”这是周新的论断。
  
  开局不利,是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困境挣扎,“说实话,我们这里的外贸到了生死时刻。”周说。
  
  上述案例并非孤本。离此不远的周村家铭纺织内,一片静寂,“春节过后,根本就没有生产。”看门人称。
  
  厄运同样在大型纺企发生。从银行方面获悉,行业不利因素的叠加下,淄博一大型纺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完成“120支——80支——40支”订单曲线的同时,其利润也大幅缩减。
  
  这同样不是上述一个企业的境遇。“整个纺织服装出口形势不利,我们当然也不会独善其身。”兰雁集团一中层坦言。
  
  在高青另一纺企本报也得到类似的答复,“如果明年这个时候,你还能采访到我,说明我们就挺了过来,否则就是退出。”高青一纺企的于姓国际贸易部主管笑称。
  
  他说,去年4季度以来,淄博不少以出口导向型的纺织服装加工厂,为获取订单常常在报价上恶意竞争,进而导致无利可图甚至赔钱,“我们接触的小型加工厂中倒闭或放弃生产的占到40%靠上”。
  
  内忧外患
  
  行业的生死时刻自然与其“内忧外患”无法分开。“外部欧美等老客户不断减少,内部原料成本、汇率、人工支出层层挤压。”淄博高新区创丰贸易董事长于连宇称,在很多工厂,最为显著的表现是,提价、订单减少与延交期的恶性循环。
  
  这更加加剧了行业的“阵痛”。3月9日,卓创资讯表示,特别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外需不振也使得纺织服装业原材料价格动荡,国内棉花行情更是扑朔迷离,国内外棉价差继续拉大。原材料价格波动持续加大棉花纺织企业的经营难度的同时,也会削弱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原料价格动荡,能源、人工成本也不断攀升。“去年电价每度7分的涨幅对我们发展影响很大。”鲁泰集团一名不愿具名的人士很具代表性。来自魏桥、华润、愉悦、兰雁等方面的消息称,虽然节后工人返工率良好,但招工难的痼疾一直未改,“特别是车间一线工人,更是难招。”上述兰雁集团中层预计,如果今年行业工资如不保持15%—20%的上涨,将很难留住员工。
  
  此外,汇率不稳也困扰着众纺企。“我们不怕升值也不怕贬值,怕的是不稳。”周新表示。然而,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却一直波动,这不仅造成企业的报价困难,其升值幅度的拉高也使得他们手头以美元结算的订单一点点缩水。
  
  不仅如此,企业税负和融资负担也在不断加重。“最为突出的是行业的承兑汇票政策和棉花两税问题。”山东兰雁这名人士表示。



  
  今年不被期待
  
  最新的利空消息是,日前印度决定禁止棉花出口,这对包括淄博在内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说又是当头一棒。周新分析称,作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主要对手,印度此举旨在提高终端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蚕食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行业压力升级,后市亦被抹上悲观色彩。当订单利润维持在7%以上的设想成为一种奢望,在外部市场需求低迷、人民币汇率、成本上涨等问题困扰下,“2012年,我们很难期盼着这个行业的春天。”兰骏一高管这样告诉本报。
  
  而机构的观点似乎更为悲观。“不仅是春天,我们预测今年上半年,甚至2012年都不被期待。”国内一知名棉纺机构分析人士表示。
  
  面对严峻形势,行业的焦灼不言而喻。在今年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本报注意到,不少来自纺织行业的参会代表们也纷纷提出了建议。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便提出了从多个方面减轻纺织行业税负的建议。
  
  当然,这些都是外部因素。“最为根本的还在于企业自身。”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比如兰雁集团走出国内战略、阳信龙福再生聚酯纤维领域异军突起、海斯堡出口转内销成功转型等。
  
  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转型的资本。“像我们这样中小纺织企业,还是要在漩涡中挣扎。”周新说。
  
  而挣扎的结果只有两个:生抑或死。
  
  亏本经营只为求生存外贸企业盼市场尽快好转
  
  在国际市场整体环境尚未明显改善背景下,出口受阻的阴影一直难以消退。
  
  受此影响,淄博部分传统行业出口迄今仍未表现出强势复苏的迹象,产品销量和产品价格提升不大。部分企业坦言,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本经营,他们当前维持生产的目的只为求得生存。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等经济体实施的反倾销政策更让一些原本就处于艰难困境下的企业雪上加霜,陶瓷企业尤甚。
  
  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生产成本的大幅走高以及人民币升值早已使一些出口企业步履维艰。而面对诸如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国内出口优势愈发微弱。
  
  当然并非一切都是坏消息。淄博官方的数据表明,今年1月份出口同比增9.2%,不过增幅仍有下滑,淄博市商务局预计,进出口增幅下滑的态势在2月份将得以扭转。但不少出口企业担心,即使增幅下滑扭转,但企业利润会否立即出现改观仍待观察。
  
  只求生存
  
  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一度使得中国出口形式出现逆转苗头。
  
  今年,这种令外贸企业揪心的局面仍旧没有明显改观。3月10日,山东超越轻工董事长沈健用“一塌糊涂”来描述淄博部分企业对欧出口。
  
  沈的另一身份是淄博市外贸中小企业商会会长。超越轻工欧洲一名客户今年下单的数量仅为去年的1/5。“和去年六七月份相比,没有多少改观。”沈健直言,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客户的订单取消了一半左右。
  
  欧债危机产生的阴影难以在短期内消散。淄博丰之源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国称,去年他们公司运到希腊的一批货刚到码头,却得知交易商申请破产无力提货,最后只好再将货运了回来。
  
  多名外贸企业的负责人称,欧商目前下单的积极性不高,且将价格压得特别低,这还不算什么,主要问题是欧洲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并不旺盛。
  
  即使美国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其国内的贸易商仍表现得小心翼翼。沈健告诉本报,今年一名客户给他下了80万美元左右的订单,按照原先的规矩是一次性出货,不过今年这名生意伙伴要求每月出一次货,他担心把货全运过去倒卖不掉。
  
  沈健曾称,此前圣诞节是他们的销售旺季,但由于经济不乐观,圣诞节的消费大打折扣,类似于烛台等出口商品比之前下降一半。淄博的玩具企业出口也不乐观,位于淄川的一玩具企业因为订单减少被迫关门。
  
  不光是淄博,连续在资本市场走牛的青岛金王,在去年的圣诞节前夕突然出现大幅下跌。市场人士认为,青岛金王的主营业务之一是新材料蜡烛以及工业品,欧美经济低迷的状态使得部分投资者对其前景充满担忧。
  
  自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出口一直备受考验。“从2008年开始,我们三年亏本,一年持平。”一不愿具名的外贸出口企业负责人称,他们企业员工已从1000人减到了500人。据上述人士称,当前很多企业,目前维持生产的目的只是保持生存而并不奢望利润,在维持生存中期盼市场尽快好转。“生存状况的确很差。”上述企业负责人称,人民币已升值了30%。“原先卖100元的产品有利润,但现在卖到130元,甚至还亏本。”“各项成本都在增加,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加价,原本就需求不旺的国外环境根本不买你账。”
  
  不光普通中小企业,一些上市公司透露的信号也不乐观。蓝帆股份于2月21日发布了2011年的业绩快报,这家企业是国内较大的医疗级PVC手套出口商。其业绩快报显示,尽管2011年的营业收入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53.36%,但蓝帆股份净利仅为3200万元左右,同比减少20%,其公告称这主要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民币升值所致。

  
  雪上加霜
  
  市场需求不畅仅仅是出口企业难熬的一个方面。就欧盟等经济体来讲,为维持就业等因素,他们正试图通过提高外来商品的限制缓解国内行业压力。
  
  2月16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是继印尼后第二起针对中国产的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的反倾销调查。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欧盟去年对中国产建筑陶瓷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一事。去年的9月15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欧盟的建陶征收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并直至2016年。当时本报掌握的情况是,只有几家淄博企业通过应诉将关税降至了30%左右,其他的大多是69.7%的上限。
  
  淄博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淄博市日用陶瓷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此次反倾销调查共涉及到了淄博65家企业,涉及金额达3477万美元,占全省5820万美元的60%。
  
  在淄博市的这65家涉案企业中,涉案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企业有11家,50万美元以上的有20家。单个涉案金额最大的企业为淄博永华陶瓷,涉案金额约397万美元。3月9日,本报联系到了永华陶瓷,不过其称当前正在应诉期,不愿发表任何评论。
  
  淄博市商务局的分析认为,如果欧盟的反倾销案成立,淄博市日用陶瓷出口额将下降20%左右,上述一些出口欧盟市场的企业则将有停产之虞。
  
  为最大可能地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官方已成立临时陶瓷反倾销应对小组,山东省商务厅也已在淄博举办了“欧盟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反倾销应诉培训班”。
  
  针对上述事件,淄博一家陶瓷出口企业的负责人称,自欧美特别是欧盟经济出现状况之后,其对中国产品的要求更为苛刻,按照他们制定的新关税,国内陶瓷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基本消失殆尽,这也是欧盟部分经销商屡屡推掉国内订单的重要原因。
  
  原本市场销售不旺,反倾销的出现无疑使得出口企业雪上加霜。上述陶瓷企业人士表示,因为欧盟市场的诸多限制,他们正在全力开拓南美等市场,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
  
  新兴经济体之争
  
  对出口企业而言,在这个经济动荡的年代,根本就想不到会有多少不利的消息不约而至。
  
  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商,中国产品一直以物美价廉闻名,不过这种地位正在遭遇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挑战。沈健表示,当前印度、越南等国家已经抢走了他们很多的市场份额,而其产品特征之一便是廉价。
  
  “那边的人工成本很低。”沈健称,2010年他们曾去做过调查,当时越南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大约在400元人民币左右,而当时国内已经到了接近2000元。光这一项,他们的竞争优势就减少了很多。
  
  劳务成本的确在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今年招工形势非常严峻。”宝恩制革的一名管理层称,10年前,宝恩制革曾欲招聘10名车间工人,“结果报名的有2000人”,但今年“招10个能来8个就不错”——这还是在“工资涨到3000元以上”的情况下。
  
  不但如此,由于中国传统出口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极易被模仿。一贸易商曾说,在去年的广交会上,他们推出了一批新的产品,但在会上他的一些产品被一家国外企业的人拿走,没过两天,那家国外企业的展台上就出现了他们的产品,而且价格还比他的低。
  
  多名贸易商表示,已有相当一部分客户流失到印度、越南等国家。沈健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升值,而包括印度以及越南一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是贬值的,即使升值空间也不大,这使得他们的产品价格比中国的低廉很多,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瞅准这一点就把企业转移到了越南、老挝等国家。
  
  “出口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如果市场环境不好转,一些企业只能关门。
  
  不过,一切并非都是坏消息。淄博官方的数据表明,今年1月份出口同比增9.2%,仍表现出增长的势头。不过增速出现下滑。淄博市商务局认为,消除季节因素和基数因素影响后,预计进出口增幅下滑的态势在2月份将得以扭转,完成外贸进出口首季开门红有较大把握。
  
  本报还获悉,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一些企业的出口出现复苏,淄博出口有转好的迹象。不过面对国际市场整体不利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外贸企业何时再能实现大幅盈利依然是个未知数。
  
  外贸困局倒逼企业创新
  
  缺钱成研发最大困扰
  
  多重危机下,“突围”已成为被逼至生死悬崖边上的外贸企业,不得不选择的道路。
  
  产品结构升级转型和销售渠道转向国内,便是目前最为外贸企业广泛采纳的自救之路。然而,先行者的尝试表明,这两条道路走起来并不顺畅。
  
  至于原因,均要归咎为“缺钱”这个现状。无论是为升级投入研发费用,还是为转内销掏出的营销费用,于淄博多数利润微薄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倒逼创新
  
  3月10日,山东超越轻工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健的办公室里堆了几个新产品的样品。“这样美轮美奂的产品,大部分人之前绝对没有见过。”沈健自信地说。
  
  近年来,时不时地推出几件别致且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在这家淄博市规模最大的玻璃制品出口企业中,已属常态——同样,“创新”这个词,亦成为悬于其他忧患意识强烈的外贸企业头上的关键词,特别是眼下欧美市场消费结构异动之际。
  
  “现在欧洲和美国的大卖场,都在卖那些价格低廉的东西。”作为沃尔玛供货商的沈健发现,现在美国大超市采购的小烛台的结构越来越简单,而玻璃杯也极为单调,“对那些做工精美、价格贵点的制品,外国客商的采购热情不高”。
  
  但在这部分因欧美消费者购买能力降低而扩大的中低端市场中,因入围门槛不高,竞争变得异常惨烈。因此,产品差异化被“挤破头”的中小企业视作谋取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
  
  以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淄博丰之源贸易公司董事长赵建国说,近两年来其企业设计生产的咖啡杯更为符合欧洲人的审美观和使用习惯,为此其公司设计人员每年赴欧洲考察和学习的次数增加到4—5次。
  
  “我们公司研制出了一款新产品,把沙滩车的售价降低了一半左右。”据张店区一机械制造出口商的工作人员介绍,原本其生产的沙滩车售价约为4万美元,但因“美国消费者买不起”,为此公司今年研发了一款小巧且便宜的沙滩车,售价降至2万美元左右。
  
  与此同时,部分淄博原本引以为傲的传统产业如今“技不如人”的现状,也在刺激着本土企业的创新热情。据悉,淄博产的日用陶瓷产品,一度在广交会上风光无两,但近年来,“淄博日用瓷再也摆不到显眼的展位了”。“与占据显眼位置、光彩夺目的浙江、广东的产品相比,现在淄博日用瓷像躲在旮旯里的‘小姑娘’。”一外贸企业负责人称,差距的沟壑逐渐扩大,企业只能被倒逼着革新工艺、创新产品。
  
  无钱研发
  
  然而,一个无法被企业规避的事实是,许多无法绕开的或明或暗的礁石正羁绊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创新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
  
  “缺钱是最大的困扰。”据沈健介绍,目前一款陶瓷装饰品的研发和生产需要不菲的人力物力。沈举例称,仅一款玻璃装饰品的研发环节,其直接投入就在70万元左右,而整个超越轻工,每年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约在400万—500万之间。
  
  以官方倡导的“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要达到销售额的5%以上”衡量,年销售额1500万美元左右超越轻工的研发投入处中等偏上水平。但事实上,“这些钱都是硬着头皮往里投的”。
  
  沈健称,由于欧美市场疲软和让渡利润以维护客户,其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已连续两三年没有利润”,“现实不允许企业拿出更多的钱搞研发”——淄博同行业中最大的企业情况如此,遑论那些规模小微的外贸企业。
  
  众所周知,研发的投入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转化为效益。比如,沈的公司曾投入不少钱研制出来一款日用瓷,但成品出来后却发现因技术原因“上面有一道裂缝”,“最后只能放弃了,非常可惜”。
  
  又比如,超越轻工所研制出的不少艺术陶瓷,价格较目前欧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高出一截,不敢轻易量产“往外推”。
  
  除上述原因外,对竞争对手的顾忌,也促使沈健将不少眼下无法量产的技术暂时束之高阁。据了解,由于玻璃制品领域技术壁垒极低,加之淄博目前有不下百家的玻璃制品出口企业,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往往一个新产品曝光后,对手几天就能模仿出一个完全一样的”。

  
  内销不畅
  
  与此同时,在国外市场不见实质性回暖的情况下,不少外贸企业或自觉地或在政府的督促下,开始“出口转内销”。“金融危机以来,商务部一直在鼓励出口企业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淄博一不具姓名的外贸企业老板称,企业自身而言,起初也愿意去就开拓内销做一些尝试,不过几年下来,转型成功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据沈健透露,超越轻工曾在几年前到北京燕莎和广州的一家大商场内开了几家店,“公司派人去盯这几个柜台”,但一年下来,“平均一个柜台才卖了百十只玻璃产品”。与国外客商以往动辄几十万只的采购额相比,如此的业绩显然微不足道。
  
  沈健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称,除外贸产品内销的价格偏高外,最大的缺陷在于企业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如果我全国范围内有1000家店面的话,那企业的产品总销量肯定很不错,但现实是,哪家外贸企业会有做这么庞大的渠道的钱?”
  
  在惨淡经营几年赔上近百万后,沈健不得已只能从上述几家店面撤出,试图在各省市寻找代理商。“寻找代理商”被当前不少本地外贸企业认为是一条耗资较少的开拓营销渠道的方法,但“这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为匡扶本地100多家外贸企业消化库存和拓宽内销市场,今年1月14日,淄博市商务局曾主办了“首届淄博出口商品展洽会”,参展商品包括日用陶瓷、玻璃制品、纺织服装、家居装饰礼品和餐厨用品等6大类1000多个品种。
  
  据官方通报,本次展洽会共吸引了10万市民参与购买,成交额120万元。“坦白来说,10万人仅购买了120万元的产品,这正说明,跟国外的传统客商相比,淄博终端消费者的购买力有些孱弱。”一参展企业负责人评价说。
  
  该负责人甚至建言道,明年淄博的外贸展洽会可以到义乌等批发商集中的城市和北京等购买力强的一线城市去。但总体来说,现阶段“出口转内销,只是看上去很美”。
  
  市场不振—企业维艰—无钱研发和内销乏力—企业愈难,如无源之水的外贸企业,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越来越难。至于何时才能再度踏上康庄之路,那“还是一个传说”。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