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家纺产品终端营销的战略论坛在天津召开,这是家纺行业学院派与实战派的首度交锋,也是营销专家第一次给家纺品牌巡诊把脉。
刘海峰,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学院派的典型代表;周文明,上海土木方圆策划公司营运总监,实战派的理想人选。对话的主题围绕着“大整合、大淘汰、大发展、大变革”的新商业环境下,家纺行业面临着价值如何重建和企业经营如何变革的问题。
刘海峰:回归理性,营销战略差异化
一个行业在短短10年间从无到有,再到数十亿整体销售额,历经了必然的轻松高额利润、痛苦几无利润、辛苦微小利润等不同阶段,也历经了必然的行业浮躁、群体困惑与突发阵痛,现在,整体的理性回归已经成为必要的历程与必然的趋势。
去年,中国家纺市场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价格战,不少品牌因禁不起诱惑,陷入同质化价格战、概念战的竞争泥潭,呈现“白热化”的竞争态势。营销一直是家纺企业进驻市场的利器。眼下,又是家纺布艺企业开始摩拳擦掌,开展全年营销战的时候,那么,今年的家纺市场又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动?是继续上演更加惨烈的价格战、概念战,还是颠覆性的营销战略和市场动作?
历经风雨过后的各大家纺品牌在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战略导向下,家纺市场将以“回归理性”为大基调,各大品牌将重新全面检核自身资源,明确资源优势,充分应用和整合系统资源,从品牌核心价值确立与培植、产品市场化细分与设计、渠道资源的优化与组合、终端督导与形象的提升等方向增强综合竞争力,大多数企业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修炼内功,平衡增长”两项动作:其一,修炼内功。通过技术创新或技术改进,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消费趋向,从产品功能和品牌体验上,强化产品本身的价值,为消费者提供诚信服务。其二,平衡增长。通过加强各项战术活动之间的匹配性,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控制企业非理性过度增长;摒弃过去一味的在单项战术上的过度竞争,扰乱整个市场,对自身的长期发展构成不利局面;更重要的是在短期显效的同时,逐步构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刘海峰指出,渠道资源优化整合能力的强弱将是家纺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点,目前中国家纺企业多以代理经销为主、直营营销为辅,以代理经销的模式覆盖众多的地市级城市,借助经销商的网络进行市场运作,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成立分公司,以市场扩散速度快、企业资金回笼快、统一管理强的特点备受青睐。 但是,家纺企业真正与上游材料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形成稳定网络的并不多见,在市场运作中,产品销量上升,但往往因上游供应商关系处理不好,造成产品的滞后甚至质量无法保证,同时下游供应商关系的好坏对于销量的提升也至关重要,渠道关系需要上下优化整合。
经过多年的拼杀积累,诸多领先品牌在市场中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源,并且资源优势的差异化明显,凯盛以“短渠道、超流通、强促销”赢得短效快速产品销售;罗莱以“聚焦培植品牌价值,全面构建竞争优势”,构建了长期、持续、平衡的竞争机制,以强劲的势头赢得并将持续获取行业竞争优势。适者生存、快鱼吃慢鱼、优胜劣汰的道理想必任何商家都非常清楚,但关键在于如何去执行,“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的做事”更具有前瞻性。
周文明:走出浮躁,营销战术精细化
家纺产品从最初的保暖功能迅速延伸出美体、保健等功能竞争,并逐步走向专业细分化,原料将是所有概念的支撑,更是产品的支撑,但不能扩大化炒作。品牌的目标其实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高价值。为达到这一点,一个品牌必须为一个用户群定位、沟通、管理有特色的价值。价值传递系统充当一个构架,帮助企业市场策划者设计所有商业元素,提供给顾客出众的价值,以达到为消费者提高高价值的目标。因此,品牌核心价值必须符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品牌的差异化个性、方便品牌有效系统的传播。
经过多年的市场拼杀、巨大的广告投入,现有的品牌已成为家纺企业的最大无形资产,将品牌的价值多元化已成为各大家纺企业的共识,从保暖内衣延伸到羽绒服、羊毛衫,延伸到家纺布艺,甚至其他领域,力图使品牌能带来各领域的无穷利润,但另一方面盲目的多元扩张也会为品牌带来伤害,家纺市场亟待整体价值和各品牌核心价值的确立与提升,行业自律成为竞争的必然导向,确立、培植品牌核心价值,并使其发挥长期效应成为众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那些用短效战术在市场上取得快速成功的企业。 近来,行业企业曾经出现一些浮躁情绪,出现了诸如概念炒作,审美疲劳——从蚕丝到驼绒,从保暖到保健,此起彼伏的概念战在短期显效后,留下的却是消费者、经销商对床品新生概念的审美疲劳,甚至逆反心理;广告传播,伤痕累累——以规模宏大的广告传播作为招商诱饵,在其他行业还十分奏效,可到了家纺行业,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不思微薄的家底,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疯狂投放,让不少厂商饱尝苦果;营销策略捉襟见肘——产品战、概念战、明星战、价格战、经理人争夺战,你方唱罢我登场,营销手段的穷尽,不仅使诸多行业一线品牌理智收手,也使得众多经销商变得更加漠然;行业诚信,痛定思痛——本来多年的行业搏杀,就已经使很多厂商饱受商战创伤。而众多厂家、商家的信誉危机,更是将行业推到风雨飘摇的境地。很多厂商,没有从市场上博来回报,就想尽办法胡乱克扣。内扣销售队伍提成佣金,外扣商家年终返利,品牌的信用危机,更是给自己的招商道路设下了重重障碍。因此,家纺企业的营销必须尽快走出浮躁,将战略战术精细化、可操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