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幸福”一词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那么“幸福营销”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为,消费者与利益相关者感受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给关联者需求带来的愉悦与满足的心理状态。
幸福营销的理论是指企业发现与挖掘,针对性地解决顾客心理状态的地位,认可与关注的需要,提出能满足顾客愉悦需要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与活动。此营销过程是从发现顾客未满足的需要入手,了解顾客的心理紧张程度,使用客户关系管理与顾客形成需求驱动力,然后通过企业与顾客解决方案一体化提供的寻求行为来使得顾客需要获得愉悦的心理满足,来解除顾客的紧张程度,达到幸福营销的目的。
当企业选择了幸福营销的模式与理念,那么会因为企业的规模经济、学习效应、与顾客关系协调,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因素存在,必然导致营销模式沿着顾客幸福的方向不断地强化。
幸福的识别与定位:一是把握住顾客群体的需要、欲望与需求。人的幸福依赖于物质与精神的满足。物质是人对食物、水、空气、衣服、温暖和安全的基层生理需要,还包括人对归属与情感、尊重的中层社会需要。还包括人对知识、与群体对其关注和自我实现的高层个体需要。欲望受文化、个人特征影响,往往表现为具体的满足需要的物品。当幸福得到强化成为路径依赖,有购买力作用为刚性支持时,欲望就变成了需求。企业为顾客提供幸福,其实是给予顾客最大价值和满意程度的产品与服务。二是幸福供给的关键是向顾客提供让顾客幸福的产品、服务与幸福体验。企业的价值主张,要把个人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把个人责任、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也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称为“三种价值”与“三种责任”的混成结合。企业要在与顾客合作之前、合作之中,合作之后承诺给予消费者满足其需要的利益结合。幸福供给不但供给实体产品,而且还供给服务、活动或者是其它方面的利益。幸福的供给延及到人、地点、组织、信息与观念等实体。顾客需求并不仅限于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具体属性,他们真正想要的幸福是企业能提供刺激其感官与感观、感动其内心和激发其想法,带来愉悦的东西。
这三者关系是以消费者为基础,以利益相关者为是重要,以企业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当企业从文化、价值观、态度与制度,一切以顾客幸福为目的,就会从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形成幸福的源泉,当这种幸福的方向被持续地强化,不断改善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不断地增强对顾客的幸福愉悦感,就达到了幸福的路径依赖的目标。这种路径依赖对企业而言,是蒸蒸日上的好事;对顾客而言,是幸福的最大化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