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做生意越来越难了,所以我们要讲究专业化的套路和专业化的方法。什么叫专业化?用一句不确切的话概括,就是形式比内容更重要。意思就是,不但看上去要像一个经销商,而且要像一个卓越的经销商。
专业的外表 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假设街上有两个店铺,一个店门头装修很漂亮,很有现代感,另外一个店门头装修不怎么样,你会走进哪家店?肯定是装修漂亮的那家。而且这家店不但门头装修漂亮,店长每天还带着导购在外面唱歌,一边唱还一边做早操,很快乐的样子;而另外一家就没什么概念——做什么早操啊,反正有人来买东西就卖,没人来买就算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你认为哪个店更正规?
消费者就是喜欢店家折腾,越能折腾越像那么回事,越是好品牌。实实在在、直来直去的反而不行。这也符合比较经济学理论,就是说相比而言,谁更厉害,谁就赢得消费者。
刚才说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如果不能保证内在是专业的,至少外表要是专业的。就像开店,门面该装修一定要装修,员工该穿制服一定要穿制服,而且一定要戴胸牌,店长是店长,店助是店助,导购是导购,刚来的实习生就是实习生。因为实习生挂着胸牌,显得很专业,客人一旦对他不满意,发现他是实习生,就不会跟他计较。如果没有这东西,客人就不知道了。所以说首先要解决专业化的外表。
案例:专家的形象魅力去医院的时候,有两个门诊可以挂号,一个是普通门诊,一个是专家门诊,经济条件许可的话,你挂什么门诊?肯定挂专家。为了踏实,放心。挂了号,到了专家办公室,你一看,哇,太像专家了,头发都白了,梳得一点都不乱,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穿一身白大褂,挂个听诊器,笑眯眯和蔼可亲地看着你,你心里很佩服:不愧是专家!其实,是他的专业派头让你折服了,你是被他的外表震撼了,就认为他的专业化程度很高。
假如你一进办公室发现不是白头发的专家,是黑头发的,还怒发冲冠的,中间还挑染了一点黄的,没有老花镜,也没有听诊器,穿的是清洁工人的蓝大褂,扣子还没认真扣,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两根胸毛,你会认为他是专家吗?你恐怕要落荒而逃了。
所谓专业化,就是人家还没有跟你产生生意合作之前,光凭第一印象就认为你很专业了。这就是强调形式比内容更重要的原因。首先要把形式做好,然后再把内容做好。
案例:大公司的标准化不信你去看一下,不管哪个大公司,他们的门牌、他们的办公室的布置、他们的LOGO、他们的员工着装,一定是要求很高的。常有人说麦当劳、肯德基的员工素质很高。其实不是,他们要说的话基本就那五六句,你去研究一下,多了他们也不能说的。他们衣服是统一的,笑容是统一的,讲话是培训过的。做生意不是怕话少,是怕话多。为什么?话多了,乱发挥,员工就不能按照规定的去说。
案例:四句话生意就黄了我去一个店铺巡店,刚好来了个客人。客人:美女,这双鞋多少钱?美女导购:180。客人:太贵了。导购:没办法。四句话就结束了,生意没成。
一听就知道,这个导购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很简单的道理,客人第一次到你的店里来,他对你们还不熟悉。这种情况下你能跟他谈价格吗?你一谈价格,哪怕你说一块钱,他保证下意识地要回答你:太贵了。这是他的本能反应。他说太贵了,而你说没办法了,这个生意肯定就做不下去了。
如果换一种做法呢,有经验的导购回答的就不一样了。客人问多少钱?导购马上就说:大哥,价格一定让你满意。这句话是废话,但是客人听了心里很舒服,因为她说让他满意嘛。其实,什么叫满意?没有标准。导购是否真能让客人满意倒也未必。不过这样至少保证客人暂时不会走,然后再通过交谈、介绍,把这个产品的价值表现出来,把它的品牌表现出来,客人就不会觉得它贵了。这就叫专业化。
专业化靠什么?靠流程,靠专业的外表——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形式不专业,内容肯定更不专业。
专业的态度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卓越的经销商应该具备专业化的态度,我认为态度比能力更重要。现在很多人做事不行,不是因为能力有问题,而是他的态度有问题。态度出了什么样的问题?那就是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人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当班长,当学习委员,可是若干年过去了,回头看一下,却发现他们做得并不怎么样,倒是有些当年不怎么顺眼的,现在却成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什么原因?那些人的智商并不高,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其实就是由他们的态度决定的。
送大家一句话: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特别是做生意的经销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刚才说了,那些人为什么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义无反顾地做下去。这么干,什么人不成功呢?如果是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分析来分析去,最后决定,躺在家里床上最安全,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专业化的态度是什么?就是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有积极的态度才会有积极的行动,有积极的行动才能有优秀的结果。首先是态度,然后才是能力,最后是结果。
经销商这个层次的群体,文化程度非常高的人不多。我曾经做过调查,大部分经销商的学历集中在中专、高中,甚至很多人是初中。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比较少。为什么他们又能做到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勤奋、努力,并且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他们来说,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专业的眼光 赚钱比省钱更重要
体现专业化的态度还有个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我提过一个说法,叫告别个体户时代。最早的经销商,大部分是做批发起家的,在某个专业的批发市场租一个门脸,夫妻俩,最多加一个小舅子,一起搬货。货搬上车,钱收进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早期的经销商很多都是这么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经销商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了,经销商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最怕这么给自己定位:算了,我这个事做不好,我没办法了。我们把这种做法叫画地为牢、自我设限,这样的人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案例:要省电还是要关门个体户一般怎么做?该花的舍不得花,不能省的硬要去省。前几天帮一个经销商巡店,非常有意思。大约下午5点钟时,天还没有完全黑,老板娘在那边交代:等一下,那个灯啊,前两排的先开,靠里面两排先不要开。为什么呢?省点电费。可是她这么干,消费者能认可吗?消费者走到门口一看:呀,灯都开不起了,快倒闭了吧。
消费者嘴巴有“毒”,他说一个店要倒了,很可能这个店真的很快就要倒了,因为他们互相传播消息。消息一传播,大家都不来消费,不来消费麻烦了,店就真的要倒了。
消费者不会给经销商雪中送炭的,经销商要是做得好,消费者会来锦上添花;要是做得不好,消费者就会落井下石。
案例:没人的饭店谁敢进你要是到饭店去吃饭,两个饭店开在一起。到这边一看,没人。你敢在这边吃吗?不敢。原因很简单,你认为这家饭店生意不好,肯定质量有问题。再到那边一看,人很多。领班出来了告诉你要等一等。你会说:啊,没事儿,等一下。
消费者就是这样,你越好他越给你锦上添花。说来说去一句话,经销商要大气一点,要像个赚钱的经销商。你要是看上去就不像赚钱的经销商,就真的不会赚钱。银行工作人员夹个包跟在谁的后面?有钱人的后面,问:要贷款吗?有人看到银行的工作人员夹个包跟在乞丐后面问:要贷款吗?没这回事。
你越是看上去能赚钱,消费者越要把钱送给你赚。告别个体户时代,就是不要用一些很琐碎的、很小的眼光来看待经销商,一句话,赚钱比省钱更重要。钱不是省出来的,它是赚出来的。要赚出钱来,就要大气,大气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我研究了一下,很多经销商每年赚200万,然后用这200万买房、买车,或者存到银行。每年赚的钱都消费掉了。为什么不拿出来做投入呢?他舍不得。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干吗要把它投出去呢?可是越是不投,就越没有发展,只能保持那么大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