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华尔街”盛泽纺织产业发展剖析

  盛泽镇是苏南的经济重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全镇现有纺织企业2300余家,专业纺织商户6000余家,被赞誉为中国“第一布市”和“纺织华尔街”。
  
  以纺织业为支柱整合产业链促发展
  
  纺织业是盛泽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丝绸纺织生产链,形成了年产桑蚕丝和化学纤维200余万吨、真丝绸及化纤绸70亿米、织物染整20亿米、织物深加工20亿米、服装服饰50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真丝绸、人丝绸、交织绸、仿真绸、化纤织物、棉布、针织布及服装、服饰等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盛泽的丝绸纺织品以优异的品质享誉海内外,真丝绸的出口量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化学纤维和各类化纤织物的出口量连年递增,已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今天的盛泽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丝绸纺织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2003年被中国丝绸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
  
  近年中,“茶花”牌真丝绸、“迎春花”牌桑蚕丝、“恒远”牌涤纶长丝先后荣获中国名牌称号,“盛虹织造”、“福华世家”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丝绸纺织品中的佼佼者。如今,祥盛、福华、华佳、文兴、盛虹、方圆、向兴、新民、德伊、立新等十家企业成为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并形成了新民纺织和赴东纺织的真丝绸、华佳集团的桑蚕丝和真丝服装、恒力集团的超亮光丝和化纤面料、盛虹集团的超细旦涤纶长丝和印染布、福华织造的锦纶织物、汉通纺织的交织绸、向兴纺织的防寒面料等一批享誉市场的优质产品。
  
  改革开放后,盛泽的丝绸纺织业不但自身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不断地向全市及周边地区延伸,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纺织产业基地,成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依托。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四大优势日益凸现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创建于1986年10月11日,经过23年的培育与发展,目前市场总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市场内形成十大商区,云集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及境外地区的近6000家纺织品公司和商行,经营品种包括纺织原料、真丝绸、化纤织物、棉布、装饰布、家纺布、服装、纺织机械、配件等十余个大类、近万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2009年实现商品交易额630亿元,连续四年名列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第一位。
  
  二十多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和管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托以盛泽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基地,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在促进全市纺织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的经营规模也得到迅速提升,被纺织业界誉为“中国第一布市”,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纺织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独树一帜。
  
  一、产业集聚优势
  
  东方市场的周边地区,包括吴江市的平望、汾湖、震泽、桃源、横扇等乡镇以及浙江嘉兴、湖州市的邻近乡镇,已形成一个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为中心的纺织产业集群。集群内有各类纺织工厂约5000家,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纺织制成品的纺织产业链和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纺织产业体系;拥有10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0万吨熔体直接纺丝生产线和15万台先进的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20亿米以上,生产规模居全国各纺织产业集群之前列。近年中,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盛虹集团、鹰翔化纤有限公司、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迅速成长,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集群内的纺织企业在东方市场设立各自的窗口,在进行原料与产品交易的同时开展信息、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今天的东方市场已真正成为整个纺织产业集群的中心。
  
  二、经营环境优势
  
  盛泽是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城镇,自发祥以来,一批批外来移民移居盛泽,或经商,或作工,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艺、精明的经商理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几百年的融合与锤炼,凝聚成“重商务实”的独特民风和“包容开放”的经济文化特色。今天,“盛泽人不排外”成了招商引资的最佳广告语,东方市场又重现了“远商鳞集,紫塞雁门粤闽滇黔,辇金至者无虚日”的盛景。近年来,市场管委会出台了一系列亲商措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经商氛围,引来了大批外来投资商。目前,已有广东、福建、浙江等30多个省市区以及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万余名纺织客商常驻市场经商,为东方丝绸市场的繁荣作出重要的贡献。市场内配套了各类服务机构,为纺织品经营商提供金融、法律、税务、财务、研发、技术、检测、外贸、物流等全方位、全流程的生产经营性服务以及餐饮、宾馆、购物、娱乐等生活服务项目。东方市场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得到广大经商人员的普遍好评。



  
  三、运行模式优势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在二十多年滚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当地纺织产业经济的快速推进,不断探索与创新管理体制,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的运行模式。目前,市场的管理与建设依据“管办分开”的原则实行分线实施:市场管委会主要承担辖区范围内的管理职责,履行规划、指导、管理、协调、服务五大工作职能,而市场的开发、建设职能主要由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它投资主体承担。市场管委会根据市场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制定长期的总体规划及分阶段的实施计划,对投资主体的开发建设项目实施监督,并对市场内的经营商行实施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努力创造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氛围,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管办分开”的运行模式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投资积极性,缓解建设资金的矛盾,并充分发挥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智慧,拓展了招商的资源,从而加快了市场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保证了发展的有序性。
  
  四、政策服务优势
  
  为了加快东方丝绸市场的发展步伐,吴江市政府出台了最优惠的奖励政策,对东方市场的新、老经营户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市场管委会每年对交易大户、外贸十强、优质服务示范单位等进行一系列的奖励,激励经营户做大做强做优。近年中,市场的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加速推进,先后成立了电子商务信息、纺织科技、外贸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纺织产品检测、纺织专利技术交易与展示、纺织样品库、电子交易所等公共服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服务功能。市场管委会每年组织市场经营商家组团参加大型纺织品博览会,组织国内外采购商与市场经营商对接会,帮助广大经营商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还与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联合举办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和纺织面料设计师培训,每年组织各纺织企业参与流行面料送评,提升企业产品开发的能力。市场政策优势与服务优势的凸现,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纺织企业整体素质与实力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立足创新,成功地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纺织业的第一:第一个丝绸化纤指数——“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第一个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基地、第一个“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大奖”、第一个化纤面料编码标准、第一个纺织品集体商标、第一个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这许多个“第一”极大地提升了绸都盛泽与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在中国纺织业中地位与话语权。
  
  今天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已形成一个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于一体的庞大市场体系,它的成功运行,促进了盛泽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也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多年来,东方丝绸市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市场”、“全国诚信规范市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市场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乔石、宋平、尉建行、温家宝、贾庆林、田纪云、彭冲、费孝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市场视察,对市场的发展进行精心的指导;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2006年视察市场工作时,要求把东方丝绸市场建成“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
  
  去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东方丝绸市场的纺织人依然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坚持发展纺织产业不动摇,加快科技创新不停步,提升服务功能不满足,全力拓展市场不畏难,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赢得了稳步的发展。2009年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新增经营户1011家,新增注册资金7亿元,实现商品交易额63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4%,全面完成了市场的发展目标。今年1—7月,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实现销售额325.03亿元,同比增长13.7%;资金流入量1258.7亿元,同比增长29.78%;新增经营户580家,新增注册资金5.4078亿元,货运量达585777吨,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入库税收增长近40%,继续在全国纺织品专业市场保持领先。目前,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正以构建国际化纺织品交易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与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市场功能,争创服务最佳、环境最优、诚信度最高的市场品牌,倾力打造集研发设计、人才培训、加工制造、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
  
  如今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到处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贸易兴旺,一片繁荣的景象,它的繁荣展示了中国纺织业明天的辉煌前景。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