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蚕茧产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

 

  立足特色打造特色做强特色

  今年4月,在2011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阳城蚕茧”品牌价值为9.87亿元,这标志着“阳城蚕茧”已真正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这也是阳城县在蚕茧产业发展上立足特色、打造特色、做强特色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近年来,阳城县委、县政府发挥优势,立足特色,提出建设“15万亩优质蚕桑基地”目标,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引领、龙头带动、服务促动,蚕桑产业迅速发展。全县现有桑园面积8.7万亩,年养蚕7.1万张,去年产茧710万斤,蚕茧收入1.3亿元。目前,全县建成寺头乡1个万亩桑园乡镇,次营、芹池、东冶3个5000亩以上桑园乡镇,董家岭、张家庄2个2000亩以上桑园村,全县467个行政村有344个村养蚕,其中年产茧1万斤以上的村达180个。

  为把蚕茧产业真正打造成富民产业,阳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蚕桑产业的综合直补,从2003年的1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400多万元。各乡镇、村纷纷围绕蚕桑做文章,加大扶持力度,以打造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县为目标,在桑、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上下功夫,在先进实用的养蚕技术革新上下功夫,在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下功夫,以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培树一批现代蚕桑科技示范园区。县蚕桑服务中心加强技术服务和蚕用物资供应网络,做到乡乡都有服务站,村村都有技术员,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在龙头企业发展上,近年来阳城县先后组建了仙桐丝业、华燕制丝和佳美茧丝三家茧丝加工企业,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完善了蚕桑产业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机制。目前,三家蚕丝加工厂年可吞吐鲜茧3000多吨,年生产白厂丝500多吨,实现茧丝加工产值1.7亿元。

  为延伸蚕桑产业链,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桑禽、桑菜、桑薯、桑菌套种套养和集育苗、养蚕、桑果茧丝深加工为一体的立体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值,促进农民增收。西河乡陕庄村吉粉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她在75亩绿桑蚕桑养殖基地内,建有固定大棚11栋,年养蚕60多张,收入10万多元。此外,为解决桑叶剩余浪费、桑园耕作管理误工费时等问题,她大胆引进“美国七彩山鸡”、“马立克九斤大公鸡”和“海兰公鸡”上万只,在桑园地内放养,不仅解决了治虫除草的用工问题,而且解决了桑园偏施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单一的问题,全年综合收入达到40多万元。

  “特色就是竞争力,发展特色产业要以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创新组织方式,调动各方力量,培树龙头企业,有效开发资源,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这是阳城县委、县政府对蚕桑产业发展提出的科学思路。围绕这一思路,阳城县正瞄准全省“一县一业”蚕桑示范基地县建设目标,提出了“十二五”蚕桑“15·30”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全县建成优质丰产桑园15万亩,年养蚕30万张,生产优质蚕茧3000万斤;蚕农综合收入7.4亿元,蚕桑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

  今年,该县又出台了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注入1亿元蚕桑发展基金,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蚕桑产业发展领导组,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整合现有茧丝收购加工和生产企业,成立了阳城县茧丝集团公司,对阳城蚕桑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收烘,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调拨,进一步规范蚕茧经营市场,力争尽快把阳城打造成全国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及北方茧丝绸加工交易中心。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