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追市场 对接是关键

      

      作为即将召开的“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承办方,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我国纺织行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同样,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也通过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长效机制,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起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现代纺织服装职教体系。大会召开前夕,记者与这两家专业院校的负责人围绕校企合作、培养“适销对路”人才这一问题展开交流。
  
  记者:为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学校在纺织专业课程设计安排方面有哪些特点?
  
  王梅珍:近年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纺织产业转型提升的需要,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培养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纺织专业设计、工艺、营销等领域的高端技能人才。在课程设计理念上,坚持“围绕岗位能力、引入职业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实施”的要求,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平衡发展,动态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在课程建设方式上,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依托实际生产项目,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在课程实施环节中,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工作环境,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围绕实际工作项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课程考核改革中,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全面实施评、展、鉴、赛等反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意创新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全面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质。
  
  夏平:我们学校通过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长效机制,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起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现代纺织服装职教体系。通过搭建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推动现代纺织服装职教体系的发展。
  
  几年来,学校广泛与纺织服装产业园政府、企业开展合作,组建由中高职院校和企业组成的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完善校内科技和社会服务体系,全面参与行业各专业协会工作,逐步构建起“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园区协调、校校联合、校企融合”的多元校企合作体制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谋发展”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记者:面对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的不断调整,学校如何培养和提供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



  
  王梅珍:第一,专业链对接产业链,通过“减(削减企业需求量少、发展趋势渐弱的专业)”、“增(增设企业需求强烈、基础好的专业,如服装陈列与营销专业)”、“分(根据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灵活机动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如艺术设计专业,先后开发了纺织品设计、家纺设计等方向)”、“转(转换原有的非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培养方向,为纺织服装产业培养生产型服务人才,如市场营销专业,把重点转向服装专卖人才的培养,为雅戈尔集团等企业提供店长后备人才。计算机信息专业把重点转向纺织服装企业智慧化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物流专业把重点转向纺织服装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动态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第二,课程群对接岗位群,校企共同开发符合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强化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毕业生能通过自身的再学习、再进修、再培训,不断满足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夏平:我校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管理技术人员”,而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合作方式能有效解决高职高专开展实践教学、顶岗实训、工学结合的实际环境和实践岗位问题;解决高职高专教师深入行业实际难、掌握了解企业生产发展实际难、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等问题,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解决了高职高专学生进入生产现场真正感受企业生产实际困难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解决了中高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形成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新的体系,更加有利于纺织服装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为进一步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学校牵头组建了西南纺织服装职教联盟,实现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培养上的连续衔接,形成新的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多层次需求。目前,有38所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14个行业协会,47家企业,6个政府部门,3个科研院所参加了西南纺织服装职教联盟,并开始开展广泛的合作。
  
  记者:面对纺织行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形势,学校有何发展和调整计划?
  
  王梅珍:除了不断进行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外,学院还制订了行动计划,努力满足纺织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开发新的岗位标准和新的培训工种,做大做强纺织技术培训事业,计划年培训量达到1000人;在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建立跨区域培训体系,通过转移培训、交流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向技术人员缺口大的地区企业定向培训、输送人才;依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和宁波市纺织服装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平台,推进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培养,支持中职学校纺织专业的发展,努力为本科院校输送优秀人才,形成纺织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依托中英纺织服装产学研中心的平台,为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化纺织人才,满足企业对高端纺织人才的需求。
  
  夏平:我们学校为适应产业升级发展需要,将加强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一方面,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加强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加强对行业、企业人员的培养培训。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