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主题是营销的开始

--从商业角度品《舌尖上的中国》

        连日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全国。首轮播出的平均收视率达0.5%,第4集《时间的味道》收视率以0.55%达到最高,这成绩趋于BBC纪录片。一部纪录片为何能如此吸引眼球?除了其本身的艺术效果,其在营销策略的运用上也有着可借鉴之处。
  
  首先,好的主题是营销成功的开始。在此,笔者认为,好的主题包括好的内容及吸引眼球的片名。“舌尖”点出了“食”的主题,“中国”则圈出了范围,二者结合则道出了“中国美食”的故事,别有一番韵味。其实,央视还有个美食节目叫《乡土》,看过的人甚至称其比《舌尖上的中国》还好看,但片名的确难以调动观众的“味蕾”。当然,好的内容及品质则是“抓住胃口”的关键了如今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受众变得越加挑剔。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以“标题”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谁就赢得了生存的第一步。
  
  其次,借新媒体之力,助营销之势。如今,微博、网购等新兴媒体正日益成为营销推广的新阵地。《舌尖上的中国》自开播以来,每开播一集就有一个热点话题在微博中风行,更有几十万粉丝大力宣传。
  
  另外,《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火起来,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在于其背后的人文关怀。它运用美食这个主线,折射出与此相关的、受大众关心的主题。比如说乡愁与亲情、城市化为农村带来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文化与民俗的保护等,都在片子中体现出来。同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市场中,富含人情味和人性魅力的企业文化则赋予了企业以时代特色的内涵,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以人为本”。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包装”究竟该放在哪个位置?越来越多的生产商为了让普通商品有销路,赋予其华丽的包装,各种尊贵礼盒、高档装饰越来越多,产品华而不实,似乎生产商在包装上下的功夫要多过于产品本身。再来看看《舌尖上的中国》,摒弃了空洞的宣扬,没有盛大的满汉全席,没有昂贵的鲍鱼翅参,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