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鸳鸯牌”国民床单爆红网络
粉红的底色、大朵的牡丹图,近日这种“过时”的床单爆红网络。因引起无数人的共鸣,网友还冠之以“国民床单”的美誉。有网友称,这种床单,曾风靡全国的沙市“鸳鸯牌”床单也生产过。
昨日,记者决定寻访“鸳鸯牌”。与其说这是寻找之旅,不如说是在追梦。这个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享誉国内外,又在21世纪初销声匿迹的品牌今何在?
国民床单
寻访之旅源于网络,也起于网络。
搜索“鸳鸯牌床单”,弹出许多相关信息。信息显示,原床单总厂被一家名为奥立的公司收购,公司地址在沙市区长港路。
顺着这条线,记者找到了床单总厂宿舍。
听说鸳鸯床单最近在网上很火。60岁的王姨妈兴奋地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所有中国人家里都有一床鸳鸯床单。只要是结婚,必买鸳鸯床单。
有件事让王姨妈至今感到自豪。上世纪80年代,她的老伴曾到上海出差,想给家里添置点高档用品,上海百货公司的销售员拿出的最贵的床单,就是当时售价17元的沙市鸳鸯牌。
王姨妈说,当时的月工资才30多元,虽然床单很贵,但质量没话说。她遗憾地说,如果搬家时没弄丢,到现在应该还能用。
60多岁的丁姨妈曾做过床单厂布机车间的班长,与老伴王师傅在上世纪60年代进厂工作。作为床单厂变迁的经历者,他们对“鸳鸯”有着特殊的情怀,至今家里还保留有当时最畅销、获得了国家银质奖章的床单——“鸳鸯7309”。
见记者好奇,她从衣柜里拿出一床叠得整整齐齐的床单。“床单是崭新的,要保留一辈子。”夕阳下,床单上的道道折痕,似在诉说沧桑变迁。
丁姨妈回忆,她进厂时,床单总厂还是一个只有40台布机的小厂,后来迅速发展成拥有500余台布机的大厂,职工从290人扩大到近4000人。
这段岁月中,为床单总厂奉献的还有来自宜昌、山东、东北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
20年前,东北的徐姨妈进入床单总厂。浆纱、纺织、轴线、织布、印染、整装等步骤,徐阿姨如数家珍。许多人像她一样,将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鸳鸯”。
这些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饱含着不舍、怀念和更多疑问,一如这次寻访。
床单总厂的原址究竟在哪?有人说,奥立将资产卖给了另一家公司,也在长港路。
记者找到了姨妈们口中的那家公司——荆州市奥达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说,奥立公司已经停产,原床单总厂的厂房土地已经出让给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沙市区豉湖路。
顺着指引,记者透过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望见不远处的几幢高楼。那里,就是曾年产床单500余万条,让沙市人骄傲的原沙市床单总厂。那里,已经矗立起新楼盘,将成为新一代沙市人筑梦的地方。
寻访结束,记者突然有了这种感觉。你可以说,“鸳鸯”已不再;但你不能否认,“鸳鸯”的艳丽从不曾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