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营销伦理的前置条件

       在新生代的企业家中,刘强东是一个绝顶聪明又特别有性格的人。在互联网时代,有性格意味着你说的话、做的事总能吸引公众的眼球,公司里有了这样的头儿,几乎不需要市场人员,省下了不少推广费用。
  
  8月14日,刘强东在微博上写了几句话,立即在家电行业炸开了锅,消费者群情激昂,媒体记者就像蚂蝗闻到了血腥—兴奋!
  
  东哥是怎么说的?要看原话:“今天,我再次做出一个决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如果三年内,任何采销人员在大家电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将立即遭到辞退!从今天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这是京东向国美、苏宁下的第一份“战书”!“零毛利”、“辞退”、“至少便宜10%”……在这个平庸的时代,这样的字眼是多么火辣、刺激!不给车马费,记者都会哭着喊着要报导。不必许诺奖品,网友都会自愿转载。因为有内容,更有个性,所以传播势能十足,一下子就天下尽知。
  
  当晚,东哥嫌火力不够,又发了一段:“刚刚和各位股东开完会……我说这场战争是要消耗很多现金的,你们什么态度?一个股东说:我们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你就放心打吧,往死里打!”列位看官,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话语更有轰动性—金钱、战争、霸气,各个传播要素都有了!东哥如果做记者,肯定是一流狗崽!
  
  丢掉了消费者,什么都是浮云
  
  价格战开打的头一两天,场面相当热烈,刘强东和京东上下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得云里雾里。开战两三天后,立马有公关人发表庆功文章,并列举出关注度、销售额等多项指标,证明这场商战的成功。
  
  但很快,消费者的质疑来了,媒体的批评来了—不仅来了,而且是扑面而来、铺天盖地。消费者和媒体上的批评包括:降价幅度不大;缺货;先涨后降,先降后涨;可比价的同样商品太少……很多人则对京东发起这场商场的动机进行分析,有“公关说”、“报复说”、“打垮苏宁资金链说”、“融资说”等。
  
  若干天后,国家发改委的调查与整改通知来了。京东作为“肇事者”不得不公开检讨,承认有少部分大家电商品没有实现对消费者零毛利的承诺,且无法实现所有大家电产品在同一时点全部比竞争对手低的承诺。“我们将以此为戒,深刻反省,公司已经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整改方案以完善运营管理,我们将认真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最终确保切实履行对消费者的各项承诺。”
  
  我不知道促使京东公开道歉的动力是什么,如果是政府的强制力,那么京东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作为企业,最应该在乎的不是政府,也不是媒体,而是消费者。如果我是刘强东,看了消费者在网上留下的“大忽悠”、“坑爹”之类的评论,估计死的心都有了。这场商战,眼球是充分吸引过来了,但伴随而来的是差评如潮;短期的销售额增加了,但长期的信任度降低了。京东毕竟不是街头摆地摊的,做一锤子买卖就走,所以总体而言,这场商战,京东是输了,它对京东品牌造成的内伤,估计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愈合。
  
  评估一场商战的成败标准,不是打败了竞争对手,而是是否赢得了消费者。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