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织市场开展自救

       早在上世纪初期,青岛的九大纺织企业就悉数建成,建国后,青岛凭借发达的纺织产业与上海、天津被称为“上青天”,但此后受物价连续上调等原因,青岛纺织产业开始走下坡路。改革开放后,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再度赢来蓬勃发展,如今青岛有3000多家大小纺企,但大都以代工、外销为经营模式,近年来棉花、用工成本上涨以及出口减少等因素,青岛纺企增长脚步放缓。“顺境不懈怠,逆境不气馁,以红妮、即发为代表的一批青岛纺企坚持自主创新,另辟蹊径,最终实现逆势增长。”青岛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
  
  如今国内纺织服装市场普遍低迷,岛城纺企也纷纷在逆境中展开自救。即发集团开动脑筋,重点研发海洋生物医用纤维和辅料等,拓展产品销售新领域;而青纺联控股集团调整方向,主攻自主品牌研发,相继推出“韵”、“海诺尔”等10个自主品牌,在业内形成了品牌影响力,在逆境中取得良好“战绩”。
  
  青岛纺企遭遇行业冬天,青岛市政府也非常着急,努力出谋划策帮助纺企发展,例如积极举办青岛国际时装周、青交会等大型活动为纺企找订单,促成青岛纺织服装企业与重大体育赛事“牵手”提升其品牌影响力……政府“输血”加上企业“造血”,青岛纺企终于熬过行业冬天,赢来发展的春天,根据市经信委统计,截至6月底,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39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90多亿元,同比增长17.8%,超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2.1个百分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青岛纺企转方式、调结构步伐进一步加快,行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未来它们肯定会重塑青岛“上青天”美誉。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