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冒充蚕丝 警惕低价蚕丝被有假
日前,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桐乡假蚕丝被,其中有蚕丝含量不到50%、短蚕丝冒充长蚕丝、化纤冒充蚕丝、商家以不标注厂家信息的方式逃避责任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而本报在过去一年中也多次接到消费者的投诉,称通过电视购物节目购买的某品牌蚕丝被存在异味、实际面料材质与广告宣传不符等问题。据了解,商家多在广告中强调这些产品低于市场价格,而对关乎产品质量的参数却含糊其词,容易误导消费者。
杭州市消保委给消费者支招:可以利用接近火焰燃烧的方法检测出蚕丝被的真假。“如果离开火焰即熄灭,这个是桑蚕丝。接近火焰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并且主要的特点是冒黑烟的,这种是化学纤维,是涤纶。”
消保委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蚕丝被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商家,对于价格低得离谱的产品要提高警惕,购买后要保留好票据;网购则要多看评论与商家信誉度,货比三家后才下单。遇到问题或者消费纠纷,及时向属地消保委或工商部门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