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铁路部门预计,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22450万人次(数据来源:铁道部网站)。如此可观的人流量虽不乏拥挤与喧嚣,却为火车站及其周边户外广告带来了较低的CPM和较高的曝光度。
如何搭乘春运营销顺风车,让步履匆匆的旅客主动关注户外广告,是每个广告人需要思考的问题。通常来说,能够结合春运旅客身心特点,做到“叫醒眼睛”、“唤醒心灵”的户外广告更容易受到关注。
“大投入”叫醒眼睛
户外广告的第一要务是醒目,能够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巨幅”及“全铺”就是最直接的醒目方式。
在北京南站,上下纵跨三层,安利以其庞大的体积赚足眼球。广告语的表现形式别出心裁,既体现春运大背景又让人感到家一般的温馨。
与安利巨幅相对,王老吉的横向巨幅也引人瞩目。与加多宝的混战让王老吉的广告投入力度比以往加大,不过,跟近期微博上热炒的“对不起”系列相比,户外广告因为要照顾更庞大的消费受众群,内容则稍显中规中矩无功无过。广告语沿袭一贯的风格“过吉祥年就喝王老吉”,在此基础上则突出“从未更名”的字眼。
走进北京南站,“福爷爷”的身影随处可见。从进门时颇有特色的花雕门到候车处LED显示屏,乃至椅背上都是“福临门,送福到家”的广告语。如此大手笔的“全铺式”投放战略,让旅客们想不注意都难。
“深投入”唤醒心灵
春运时节,每个人心中都洋溢着躁动与渴望,既是对漫长旅途的无奈,又期盼能快点与家人团聚。据统计,春节期间对“情”的关注在全年各时段中达到最高峰,与媒介的大投入相比,若能将归心似箭的情感生动的表现出来,与用户产生共鸣,同时与品牌诉求或产品特色契合,那广告就成功了一大半。
雪花啤酒的出站口眉头看板承袭了一贯的画面风格,看似与“春运”联系不大,却又像在暗示:拥挤的人潮、艰辛的旅途,春运本身不就是在“勇闯天涯”吗?
与此同时,手机QQ浏览器还借助官微与线下广告互动,发布微活动邀请网友吐槽回家感言,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传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实,想要搭上春运营销顺风车为品牌传播助力并不难,只需敏锐的洞察受众心理,告诉他们你能为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你是什么)。无论是巨幅“大投入”,还是动情“深投入”,能让受众用心领悟,就是一次成功的传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