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起,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童装实行更加严格的国家标准,3岁以下童装必须达到A类标准,否则将被禁止生产销售。新规实施8个月后,童装市场情况又如何,近日一起“问题童装”纠纷,引起记者注意并走访服装市场。
案件:
童装过水后纱布腐坏
近日,市民柯女士反映,在大仑街某童装店为2岁的儿子购买了一件价值45元的童装。可回家过一下水后就发现衣服上的纱布全部坏掉。向商家反映,商家给出的说法是“过了水的衣服一律不退换”。最后经过调解,商家表示,衣服上纱布问题可以修补,商家承诺可以帮助消费者修补好。
案件已经调解好,但也反映了“问题童装”在市场的存在。记者还获悉,新规实施以来,投诉台的鞋服投诉案件中,也有多起童装投诉案,主要是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如衣服褪色、瑕疵等问题。新规规定,3岁以下儿童服装都要执行旧国标中2岁以下儿童服装需符合的A类标准,对不符合新标准的纺织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也就是说,按照旧国标生产的2~3岁儿童服装在去年的8月1日前就必须售完,未售完的就必须下架处理。
调查:
多数消费者不知“A、B类”
新国标实施8个月后,作为服装名城的石狮,现在的童装市场又如何?近日,记者再次走访市场进行了解。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八七路、九二路的3家婴幼儿用品店及2家童装店发现,婴幼儿服装、童装“不合格”的情况十分普遍。在八七路某婴幼儿用品店里,销售着婴幼儿及2~5岁的童装,记者随手翻开一件小童装的吊牌,发现并没有任何检验值,只标着纯棉与非纯棉品。而当记者问及:“你们的童装没有标示A、B类吗?”店内的销售人员表示不知。“家长购买童装一般都只关心是否纯棉以及款式,都不太在意什么等级,说实话,我们也不懂。”销售人员坦言。
在另外一家童装店,记者发现,童装的情况更是良莠不齐,有的检验值确实标着A类,但大多为B类或者无明显标示。一旁的销售人员还推荐了多款“外贸产品”,记者细看,这些童装更是无任何商标和说明。同样的问题在其他几家童装店也存在,并且部分产品标签甚至还注明:衣服缩水、浮色属正常现象。
对于童装,不仅商家卖得“不清楚”,许多市民更是买得“很糊涂”。“我给孝买衣服一般都只看是不是纯棉,或者是不是名牌,仅此而已。”蔡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2岁了,她帮孩子买衣服一般都是“摸手感”,感觉舒服就买,或者是买品牌较好的产品。
提醒:
购买童装时应该注意什么?
据了解,在该新国标中,婴幼儿服装的范围扩大,年龄范围从2周岁扩大到3周岁。另外,新国标对于甲醛含量、pH值和异味等相关指标都进行了严格界定,将童装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服装可供婴幼儿穿着,B级衣物可以贴身穿着,C级衣物仅为可穿着。
消委会人士提醒市民,不要盲目偏信名牌,尤其是外国品牌,因为外来品牌不一定都有质量安全保障。为婴幼儿挑选服装,首先是看商家是否有营业执照,经营是否规范;其次是仔细检查产品的标签、吊牌,看看是否都达标;此外,选购童装时,最好选择小图案的童装,且图案上的莹不要太硬,避免孩子咬嚼衣服时,染料及化学制剂进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