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纺企4招度过棉花“真空期”

 2014831日棉花抛储结束,91日起国内棉纺织企业开始面临棉花市场的另一番局面。由于连续3年的棉花收储政策,目前市场上可以流通的优质棉花资源几乎枯竭,而新棉花要10月底才能出疆到达内地下游纺织工厂,如果再要求入库公检后凭公检报告才能安排出运和申请补贴的话,那么新棉上市还要延迟15天左右。那么在这个长达60~70天的真空期内,市场上将无棉花可供买卖。

由于拍储棉花需要大量资金,在棉花价格下跌趋势中,持有库存就意味着亏损,库存越多亏损越大,所以中小型纺企大都采取随用随买的策略。但在真空期期间,小型纺企要面对随用的时候却买不到棉花的尴尬局面。除了停产之外,中小型棉纺织企业维持生产的原料从哪里来呢?笔者走访了几家小型棉纺织厂,发现中小型棉纺企业应对棉花真空期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利用前期得到的进口棉花配额。831日之前,中小棉纺织厂抱团团购棉花,得到相关的棉花进口配额按比例分享,在9~10月集中使用,用进口棉替代用棉缺口,此举可以拉低棉花原料成本,这也将使得9~10月港口保税库里外棉报价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

  二是更换产品品种。目前粘胶原料的价格已经跌到5年半以来的低位,涤纶价格也很具有竞争能力,莫代尔、天丝等棉花替代品不再高大上了,这些原料大大冲击了棉花纤维的市场份额,最近又传出超仿棉新型聚酯纤维将实现规模化生产,引起了下游客户的关注。

三是寻求进口纱代替。由于低支纱耗棉量大,所以主要从境外进口,委托境外工厂做贴牌生产,并且要求境外供应商按照国产纱的标准包装,到中国港口清关后按照中国国产纱销售。

  当前,我国的棉花生产、消费虽然可称得上是世界之最,但是包括棉花在内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却由欧、美、澳洲等地的产业寡头和金融寡头控制着。目前,业内人士讨论的已不再是国产棉花能否跌到13000/吨,而是在2015/20162016/2017这两个棉花年度,国内棉花价格会不会跌到10000/吨左右。咋一看到这个数字也许会觉得很吓人,但是国内棉花价格走势降低却已成共识,所以,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否则纺企肯定不会在新棉上市之前采购和囤积棉花等待贬值的。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