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海峡两岸超仿棉加工技术研讨会举办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承办的“2014海峡两岸超仿棉加工技术应用研究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作为中国科协2014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的首场研讨会,作为活动月的启动仪式,于9月11日在苏州太仓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为期2天,分为主旨报告、专题演讲、高端访谈与参观企业四个部分,收录论文43篇,共有145人出席,其中大陆代表124人,台湾代表21人。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沈爱民讲到,在2014年9月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将举办数场不同专题的学术研讨会,希望来自不同领域的两岸青年科学家,通过学术研讨、深入对话、高端访谈等形式,加强在学术见解与科技信息方面的沟通,开阔视野,增进彼此的感情,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认为,台湾地区的化纤产业在差别化与功能性上领先大陆,中国台湾纺织服装业运用化纤更为广泛,我国大陆化纤产业须向台湾地区进一步学习,提升化纤的差别化和功能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认为,我国纺织业未来的发展主要以加强产品的舒适性、功能性、绿色环保性、时尚性和再生利用性为方向。

  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超仿棉纤维生产的关键技术探讨,二是超仿棉纤维的标准及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

  与会嘉宾在发言中首先探讨了为什么要发展超仿棉,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目前化纤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加大,纤维加工总量中2/3是化纤,而且未来化纤在全球纤维的消费比重还会继续加大。二是下游服装等应用领域的升级对于纤维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终端消费升级,普通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品味正在发生变化,化纤要看到市场的需求而做出创新与调整。四是化纤行业本身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压力,转型升级需要技术支撑与明确方向。五是在环境资源约束下,化纤行业要节能降耗,研发与采用超仿棉等新技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博士施楣梧提出了以辐照方法对聚酯纤维进行接枝聚醋酸乙烯酯,然后醇解成聚乙烯醇,再进行接枝胶原蛋白,制备了具有吸湿、亲肤效果的PET纤维材料。

  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的安大中主任介绍,2013年台湾纺织业创汇84亿美元,占整体制造业的24%,今后的台湾纺织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专注“质”的提升,深化功能性、差异化技术研发,加速发展纺织高科技与新设计,通过改变纤维原料的性能实现差异化,要以国际形势为导向来引导市场驱动力。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鑫以“超仿棉聚酯PET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为题作了报告,介绍了仿棉聚酯PET纤维产业化技术的开发历程、超仿棉PET纤维产品体系、超仿棉PET纤维纺织品的开发、评价及其应用,并对仿棉聚酯PET的产品发展作了展望。

  东华大学王华平教授对仿棉聚酯亲水机理及表征方法作了详细的讲解。

  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徐路主任对“HX/T51003-2013《仿棉聚酯纤维》系列产品标准”作了解读,为仿棉产品的标准及评价体系建立提供依据。

  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王立主以“仿棉纤维吸湿排汗原理及其检测标准”为题作了报告。

  在本次活动的高端访谈中,来自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鲁泰集团、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代表们提出,超仿棉纤维今后的发展要在现有的产品技术基础上建立短纤仿棉、长丝仿棉产品的标准,细分不同终端纺织品对仿棉产品的要求,将功能指标、性能参数进行明确化、定量化,加强仿棉产品的宣传推广,共享客户信息,反馈市场情况。

  除了讨论交流相关技术问题外,与会嘉宾还重点就上下游如何紧密开展合作建言献策。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赵强表示,作为超仿棉项目的组织单位,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工作中逐步认识到,要吸收更多下游企业参与到联盟工作中,还要大力组织产品的推广活动,树立终端品牌。

  2014海峡两岸超仿棉加工技术应用研究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为两岸科学家的学术交流打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选择有共性,两岸科技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超仿棉开展了学术交流与技术讨论,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与友谊,实现加强合作,共同提升。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