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与纺织产业融合发展的现象不断涌现

  当前,我国棉花产业生产和流通相对规模小、成本高、效率低,棉花质量难以满足日益升级的纺织消费需求,行业创新动力不足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亟须破解。

  中国棉业纺织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经济政策及不断的对外开放。在棉花领域,作为产棉和用棉大国,我国应该也必须发展棉花产能,保持一定的自给率,但也仍要通过国际棉花市场实现产需平衡。棉花与纺织产业融合发展的现象也不断涌现,特别是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经营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驱动是世界发展大势所趋,而我国棉花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从棉农到企业,从政策到标准,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发展尚未真正转到依靠创新的轨道。我国棉花产业需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当前棉花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行业要继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着力打造新疆等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稳定棉农种棉积极性。要减去粗放产能、减少低品质棉花供给,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应用,增加高品质棉花供给。要围绕纺织需求进行生产,做好产销对接。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棉、用棉大国,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先进的纺织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国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实现互联互通、联动增长。未来棉花发展要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影响因素看。国际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影响对纺织品的需求。二是石油价格的变化。未来石油价格持续走高或促使棉花的需求有所加大,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天然棉纤维类产品仍是市场主流。三是贸易自由化进程。在世界上孤立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又有所抬头,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国内因素有两方面,短期是市场与补贴政策的影响,长期是劳动力、土地等农业成本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国内棉花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是东部地区的植棉面积会继续减少,产量下滑;二是若真正实现"脱钩补贴"政策,会对新疆棉花面积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会趋于稳定或者有所下降,而棉花产量会稳定或略有上升;三是国内棉花种植技术会不断进步,或许会对棉花总产下降起到缓冲作用。在国际贸易方面,我国会继续大量进口棉花,国内棉花生产能力下降和纺织品需求变化是影响棉花进口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棉花产业链生态圈的形成,棉花数据生态的成熟,棉花行业的商业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必将改变。中国棉花大数据生态的产生得益于棉花产业政策。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到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从新疆棉出疆运输补贴到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改革,丰富细致的产业政策体系助推了棉花大数据的落地。占全国棉花资源80%以上的新疆棉花实现了精准统计和大数据采集,这不仅为国家实施精准棉花补贴政策提供了详实依据,而且为国家制定棉花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制定整个棉花产业链的发展政策提供了基础依据。

  中国纺织业经历了"十二五"期间的转型调整,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为棉纺织企业提供原料的棉花产业迫切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努力与产业链整体发展同步。大数据与传统的棉花产业的结合将推动棉花产业升级,推动棉花供给侧改革,不仅可以通过量化实现棉农科学种植棉花,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升棉花品质,而且可以改变棉花流通环节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重塑棉花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