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日刚过,沈阳的春季被品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昨日,记者走访沈城各大商场和市场调查发现,厚厚的冬被已纷纷下柜打折,号称用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做成的春被唱起了今年被品市场的主角。而近年来日益流行的“孔被”家族,也开始登陆市场。
“十孔被特价85元”、“十三孔被隆重上市”……看着沈城各大商场里专门为春被辟出的销售区里的火热宣传,从事纺织品行业20多年的柏铭告诉记者,“孔被”都是填充物为人造纤维的被。1997年上海一家知名纺织品企业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共同研发了九孔被,这种被是把整根的纤维均匀地抽了九个孔,使原有的纤维更蓬松,更保温,并增加了回弹性,上市后,这种被的销量很好,于是,各种孔被便应运而生了。不过,一些所谓“孔被”渐渐出现在市场,有的被根本不做纤维打孔处理,也标注上“孔被”。
另外,面对花样翻新的被品市场,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愿意选择这样的捷径——光看样式和手感,而对于较能说明其身份的标识却很少问津,有的被品上甚至根本没有标识。
“虽然我们还没有对被品市场进行检查,但从日常的观察上看,沈阳的被品市场并不乐观,标识规范的被品不多。”沈阳服装纺织行业商会会长高基富告诉记者,目前被品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产品标识不合格,按照国家有关纺织品标准要求,被品标志必须标注企业名称和地址、产品规格型号、纤维含量、安全性能指标、洗涤方法、执行标准、质量等级、产品质量证明,可是现在市场上的被品却经常出现标志不全的现象。有的产品即使有标识,其纤维含量也弄虚作假,如根本不是蚕丝织品却写着纯蚕丝被,还有的标注100%棉产品却添加了化纤物质。
此外,记者还发现,有的消费者虽然很留心地看了被品的填充物,但往往忽略了每日直接接触皮肤的被里。高基富认为,被里对人体的危害甚至比被内填充物更严重。如一些小厂家生产的床品偷工减料,减少必要的漂洗环节,这样一来肯定会造成有害物质残留,而且掉色严重。更重要的是安全性能也存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甲醛含量超标、PH值不达标等。轻微的甲醛含量会对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含量过多有可能致癌。另外由于人的皮肤保护膜呈弱酸性,如果纺织品PH值不合格,会使皮肤发痒进而引发刺激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如果甲醛含量过高,消费者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但是,对于稍微超标的甲醛含量,消费者很难辨别,只能通过看产品标识来判断。据了解,纺织品甲醛含量应该不超过75PPM(毫克/千克)。另外,目前对纺织品PH值的限定是一个强制性标准,纺织品PH值应该为4.0-7.5。
监管面临大难题
尽管商家在产品上声称“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如何亲和肌肤,甚至达到远红外功效等,专家们对这一说法却不认同,但真证落实到市场规范上来,还是个监管空白。
沈阳服装纺织行业商会会长高基富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并没有对所谓“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孔被”制定相关标准,究竟一条被子中有多少大豆纤维成份,这种纤维对人体有多大好处,都是未知数,因此,一些商家自定义的纺织新名词不过是一种概念罢了。正因为国家并没有对“孔被”孔数、大豆、玉米纤维等进行检测的项目,也没有相关法律或法规对此进行规定,因此,专家只能建议消费者,选购春被时关键看面料,因为它直接接触人的皮肤。手摸时,好被子应该十分滑爽;一放开,就自然恢复到原样。假如感觉有点滞黏,就表明纤维填充物质量很差。
时代商报 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