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近年来,采用实物招标法对家具进行招标采购的情形越来越多,而且实物在评分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低,一般都在20%左右。之所以实物评标如此受到青睐,是因为实物的直观性很强,专家对实物的工艺和生产质量一目了然,很容易评判出来的。如果仅仅凭投标文件的文字和图样很难判断一件产品的好坏。而有了实物,不仅直观上易于评价,甚至还可以使用一些检测手段来判断其看是否合格。比如一个钢制文件柜,招标文件要求的材质是0.8毫米厚钢板,用尺子测量,厚度如果达不到0.94毫米,那钢板厚度肯定达不到0.8毫米。因为之前已经测算过,如果钢板厚度达到0.8毫米,加上涂层材料,厚度至少要达到0.94毫米。通过这样的检测,很容易识别出是否符合招标要求。
定点家具厂商已经适应了这种采购方式,招标文件到手,样品也很快就出来了。
尽管实物招标法的应用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大大提高了政府采购的质量,但是,关于实物招标的是是非非也多了起来。
有的质疑招标文件提供的有关货物的技术规格要求是否具有科学性及普遍性,某些用材品牌的确定是否合理。有的报以同情之心——采用实物评标,实物的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供应商投标成本是否因此偏大,是否会因此加重企业的负担。如果不采用实物评标,是不是就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水平。矛盾的心情跃然纸上。有的则更关注于游戏规则,如评分标准是否更具科学合理性,如何再进一步将规则细化、量化,实物模糊评审的方法如何进一步完善,各种评价因素之间的分值大小即权重如何分配,评分标准如何能更好地体现出采购人的采购需求等等。
对于实物评标是否会增加供应商成本的问题,不仅仅是专家在考虑,也不仅仅是供应商在琢磨,采购代理机构也是把供应商的成本放在心上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不是所有的招标都采用这种办法,因为会涉及到采购成本的提高,供应商做一件样品就要几千块钱,投标成本大幅增加。对于采购家具种类相对比较单一、相对比较集中、只有一种家具数量特别多或者是一大批家具,我们选择其中最主要的几种,做实物评标。如果种类很多数量分散,基本不采用实物评标,因为厂商投标成本太大,与整个采购标的相比,比例过高,对不中标的供应商来说损失太多。所以到底采用什么样的评标办法,每次采购之前都要仔细地考量。要考虑到底怎么评标才是最科学合理的,成本和效益才是最佳。”代理机构对供应商的体贴就在这娓娓道来中流露。
实际上,供应商对实物评标法予以了充分的支持,不仅仅在行动上,也在心态上。北京黎明文仪家具公司的一位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是否中标,都要多为甲方也就是采购人考虑。要让采购人采购的家具使用起来方便、具人性化。样品虽然摆完了就会拆掉,但即使成本高些也还是能够承受,还是希望采购人能采购到满意的产品。”供应商的体谅也在这叙述中表露无遗。
采购代理机构为了不增加供应商的成本,在考虑是否选择实物评标法之前,会仔细斟酌每一个细节,慎之又慎;供应商为了让采购人看到产品实物后心里踏实,即使会有损失,也愿意提供样品。“双方都在宽容和体谅对方,这中间有爱在流淌。”一位专家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评价这种现象,“基于这种善良以及完善的机制,实物评标会促使政府采购向更良性发展。”
相关链接:何谓实物招标?
所谓实物招标法,就是指家具采购招标时除了要求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制作例行的投标文件外,还需按照招标的技术规格要求制作一定的实物。评标时由评委会对投标文件和实物先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再按照综合评审的原则,推荐综合得分最高者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