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内生动力

  松下电器某位高管曾说:“不管我们如何努力,韩国人也不会买我们的产品,但就算我们永不向中国道歉,中国人照样会买我们的产品。”虽然这句话让中国人非常不爽,但却反应了活生生的事实。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大地随处可见日本电器、手机、汽车等。中日贸易几乎占据日本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事实就是,你每买100元日货就会给日本政府送去5元钱,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
  
  日前,中日争夺钓鱼岛主权矛盾激化问题,引发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浪潮。
  
  中国人民抵制日货历史已久,但每次矛盾化解之后,日货继续横行市场。这种现象值得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企业家的反思。按照常规,抵制日货的最大赢家应该是本土企业,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月10日公布的数据,与上月比较(环比),8月日系车销量增长4.5%,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增长12.7%、14.7%、15.9%和11.7%。抵制日货,成为欧美国家产品进一步占领由日本产品退出市场所留下的市场份额的契机,国内企业似乎无法分得一杯羹,悲剧!
  
  为什么现在才开始抵制日货?为什么日货受中国全世界的欢迎?朋友问我:假如世界上只有两种奶粉:国产和日产,作为新生儿的父母,你将选择哪种?你会选择哪种?如果国产奶粉不是危害下一代,你会犹豫吗?
  
  政府号召民众“理性爱国”,笔者认为,不妨从尽可能多地购买和使用国货开始。制造业是国家富强的基本物质前提,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国崛起和中华复兴只是一句空话。现代工业能否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和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是企业获得成长的前提,在消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市场份额大小决定着企业的成长规模。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消费量令任何一个国家眼红,本土企业只要能搞定自己的消费者不愁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人消费国货,是本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的内生动力,也是企业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最后一公里”。
  
  纵观经济发展史,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无一不实行民族工业保护。当年英国教区牧师的“裹尸布”为代表的支持国货的极端行为,促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日不落”工业帝国。美国几乎复制了英国的发展道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职当天,特地穿了一套国产衣料制成的服装,鼓励美国人使用美国产品。近邻日本和韩国也都是以购买国货为荣,将购买外国产品的人称为“蠢货”。甚至连印度都极度重视使用本国产品。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除了靠企业自身的自强拼搏外,还需要国人在消费环节的“给力支持”。
  
  遗憾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购买国货和支持国货的意识日益淡薄。由于舆论的错误引导,我们没有意识到购买和支持国货,才是真正的国际惯例和富强之道。由于国货严重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在购买选择之时不得不偏向外来货。利润超高的产品,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在中国家庭汽车消费虽然空前暴涨,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却不断下降,对引领消费潮流的一线城市和精英阶层多以购买洋车为荣的观念,将是中国汽车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的阻力。
  
  和平年代体现爱国情怀最简便低调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购买国货。中国的事终究要靠中国人自己来办,一个不支持民族工业的民族,是注定要走向贫困的民族。唯有确立以支持国货为荣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企业才不会腹背受敌。塑造这种观念,政府有责任起表率作用,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自主品牌产品,而民众同样匹夫有责,尽量选择国货。然而,企业家们不要忘了,支持国货最大的理由是国货的品质优异,国货取得国人的信任和尊重,才是企业的唯一出路。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